APP下载

关于实现培训价值创造的思考

2019-09-10房新娜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效益调研专家

房新娜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1 培训价值创造

1.1 价值创造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和人类财富价值的终极源泉,没有人的劳动,一切物质要素都不可能自发地对价值创造产生影响;决定商品价值的仅仅是劳动,确切地说,只有生产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劳动不创造价值。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肯定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和人们无法预料的劳动形式,从而使劳动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机制变得更加复杂。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

中欧国际商学院的许小年教授给出了两个定义:“第一,你为客户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消费者;第二,你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现有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你为客户省钱创造了价值。”

1.2 培训价值创造

对培训价值创造而言,笔者认为用许小年教授的定义更确切些:当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了培训服务,培训机构的工作就创造了价值。培训对价值创造的传导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培训对价值创造的传导途径

1.3 学院培训价值创造

根据综合价值创造的含义以及培训对价值创造的传导途径, 笔者认为“石化管理干部学院的培训价值创造”体现在学院的“两个服务”目标——“为中国石化发展战略服务”、“为中国石化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实现上。作为专业的培训机构,在服务人才培养的同时,学院培训价值创造更多地体现在推动中国石化战略上,因为中国石化战略可以分解为各事业部的重点工作,培训机构在帮助重点工作落地的过程中实现了培训价值创造。

2 培训价值创造的途径

作为培训机构,实现培训价值的主要途径是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即有用的培训。为了做到提供有价值的培训,机构全体成员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做培训,具体要做到“准”“细”“严”“实”。

2.1 准

“准”指的是准确把脉事业部重点工作,做好立项参谋,做有价值的培训。要在了解事业部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去梳理现存问题,发现未来目标,找到要推广的技术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找到培训的切入点。对事业部重点工作而言,现存问题和未来问题都会有多个,但是很多问题和目标不是培训能够解决的,培训机构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培训可以助推的问题和目标来进行培训立项。对于拟推广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将其作为来年相关培训项目的课程方向。

要做到准确把脉,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

参加年度总结会。通过参加事业部年度总结会,了解事业部重点推动工作,梳理问题、发现目标,筛选培训可助推的问题和目标,进行培训立项建议。比如2016年参会捕捉到开发领域未来的目标就是效益开发,笔者所在团队就给油田部提供立项建议并被采纳;2017年参会捕捉到2018年重点推动的问题是地面系统优化工作,梳理出要改变油价下降导致的产量下降带来的地面系统“大马拉小车”的问题,降低地面系统能耗,解决效益开发链条上的地面系统的问题。此外,参加平时重要的行业工作会议,对启发项目开发思路、拓宽项目领域知识、验证培训方式的可行性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开发效率和效果比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要高得多。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项目组要与职能业务处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注他们的工作内容,了解他们的工作动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抓住培训可以助推业务工作的点,为来年的项目立项和当下的项目开发积累素材。

专业学习跟踪。专业学习跟踪是做专业技术培训的教师终身的必修课程,这样才能保持专业的高敏感度,才可以站在推动事业部重点工作的角度提出培训立项建议,增加立项建议的话语权,才能选择合适的人群,设计合理的问卷,实施有效的调研,最终设计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方案。

2.2 细

“细”指的是从“细”处着眼,确保开发效果,重点体现在细致调研和细致沟通上。

“细致调研”中的“细致”体现在“调研人员的全面性”和“多轮次性”,细致调研的构成及表现如图2所示。

图2 细致调研的构成及表现

调研人员的全面性。鉴于不同受访专家站位不同、职责不同,掌握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同,所以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全面的需求信息,调研人员一般要包括拟培训对象、业务专家、主管领导以及行业专家(见图3),层层递进,站位不断提高,这样既可以了解到培训对象主体的需求,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石化的目标、国内的行业要求、国内外的技术进展等,掌握方案开发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图3 调研人员构成

多轮次调研。项目组主要进行两个轮次的调研——大水漫灌式和精准滴灌式,调研内容如图4所示。

第一轮,大水漫灌式调研。针对关键人物设计因人而异的访谈提纲,通过这种开放式访谈挖掘到不同层级人员的需求和建议,在对访谈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解,形成方案的设计思路、备选课程池。

第二轮,精准滴灌式调研。创新访谈方式,通过设计半开放式访谈问卷进行精准滴灌式调研,通过梳理受访者对既定问卷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回答,一方面验证项目组的课程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验证授课师资的匹配性,就这样通过一遍一遍迭代更新,形成最终的培训方案。

图4 多轮次调研内容

“细致沟通”主要体现在与授课专家在授课内容上和形式上的沟通。以油田高效开发专家专题研讨班为例,细致沟通的内容如图5所示。

内容沟通。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落实到“效益”上,技术上要讲能产生效益的技术;管理上要讲能见到效益的手段。对每一位授课专家都要提要求、收集资料备新课。效益开发是低油价下的产物,几乎没有现成的课程。若对授课专家要求不到位,其课程落脚点就会出错,授课效果会大打折扣。在寻找储层改造授课专家时,团队最先请的是中国石化高级专家蒋廷学所长。然而当他听了授课要求后,却表示讲不了,他提供技术服务,但是没有生产数据,没有掌握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因此团队又另觅专家真正讲“能够产生效益”的技术。一位专家既在勘探班讲钻井,又在开发班讲钻井,团队对其的要求是内容的侧重点落到“优化钻井,提高效益”上。

图5 细致沟通的内容

形式沟通。通常在培训师资聘请上,学员更希望聆听系统外专家的做法,因为系统内的学习机会比较多,而系统外的学习机会由于受技术壁垒问题的限制相对较少。为了避免系统外专家出于技术保密性的考虑,授课内容偏宏观,团队主动要求拿出1/3的时间针对学员“点”上的问题进行互动研讨,满足了学员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了学员带着问题来听课的效果。

2.3 严

“严”指的是严格管理,确保实施效果。众所周知,主动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为了调整学员被动学习的心态、督促学员主动学习,项目组想尽一切办法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从高要求、压担子及精益求精做管理三个角度加以督促。

高要求。要求学员“训前三带来,训后三带走”,即训前带着目标来、带着问题来、带着经验来,训后带着他人经验走、带着解决思路走、带着行动计划走。

压担子。针对“高效开发”主题,分地质、油藏和工程工艺三个组开展研讨,共同为实现“高效开发”出谋划策,将专题研讨成果作为当年油田部开发总结会的部分汇报材料。

精益求精做管理。导学环节以学习金字塔模型为主,通过数据说明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效果的差异性,以“空杯心态”和“开放心态”对待培训,以严格的奖惩制度进行日常管理。项目组老师随堂听课,一方面是掌控授课专家的授课情况,随堂观察学员对该堂课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对课堂纪律情况进行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授课团队的高要求、严管理对学员也形成了很大的触动,他们在总结汇报中对自己日后的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4 实

“实”指的是从实处落地,确保对标先进。“实”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内容落实到效益上。从地质、油藏到工程工艺链条上展示能产生效益的技术,能产生效益的管理方法、手段,尤其是大庆的技术出效益、长庆的思路调整出效益、中海油的管理创新出效益的经验。

师资落实到恰当上。不唯上、不唯老,严格依据授课质量分配教师。

效果落实到工作中。通过专题研讨,思路聚焦到效益上,针对不同油藏类型共商技术手段的调整,针对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油田共探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实现从培训内容到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培训结果落实到送培单位。通过建立培训反馈机制,对送培单位来说,增加了选人、用人的考核维度;对学员来说,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对培训机构来说,增加了管理的抓手,真正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真正实现过程可控、结果可期,实现从“育人”到“用人”的良性循环,让培训这项投资产生更大的收益,真正实现培训价值创造。

猜你喜欢

效益调研专家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致谢审稿专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