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培养思考

2019-09-10廖美红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廖美红

【摘 要】根据目前社会的需求,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方面进行研究,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核心素养。文章简述了创新创业的内容,对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取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目的是希望通过这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8-0297-02

在社会发展中,高职学校为社会成功地输送了很多专业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便精准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设计合乎逻辑的教学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内容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针对社会现状,我国的教育机构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1],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就这样被提出来,学校主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学校中就具备社会对于人才所需的职业素养,这也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最早出现于美国,并且在2004年就对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填充,并正式命名为CE。

2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几个效能

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作为现代较为科学的教育指导理念[2],对于学生如何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不同层面的素养得到共同发展。

创业能力是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建立起的一种能力[3],学校在教学中灌入创新创业教育,在进行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也需要实时关注社会的动态[4],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可以有所针对性地学习。学校在教学期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时候,也需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对现在的经济环境有一个认知,学校在这一段时期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

3.1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备的优势

本文以广西某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探讨其在教育过程中展现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使用的方法[5]。

中国教育相关机构对历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开展收集工作,并通过云计算进行分析发现,在2010~2015年期间,高职毕业的学生与本科生进行对比,在自主创业率上竟然占据优势[6],并且自主创业率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于这种情况,相关学者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3点结论:{1}高职院校所设立的课程,在教学阶段偏重于实际操作,这一点在高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表现就得到了充分的证明。{2}高职院校在设立专业的时候就有所导向,所设立的专业都是目前市场上的热门专业或是用人需求比较大的专业,这就为高职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3}高职生所接触的行业不需要特别深奥的理论知识,是很好入门的。除此之外,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促使他们能够快速融入社会的推手。

3.2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虽然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教育进程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具有局限性,不能在教学中针对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其次,高职教育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由于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对待相关工作就没有像以前那么重视,觉得只要按照过去的工作模式进行下去就可以,导致后期工作进展缓缓。再次,高职院校缺少教学资源,例如由于经费原因,高职院校很难在学校中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很难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最后,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强,导致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情形下所学的知识也不完整,理论知识的缺失会对实践工作形成一定的阻碍。这就是广西某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创新创业工作时显现出来的问题,下面将对该学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案进行研究。

3.3 针对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进措施

3.3.1 建立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了能够使这套教学体系与社会接轨,还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广西某高职学校就是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主任级教学教师的商讨搭建一课、一站、一网、基地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在建立起系统之后就能够科学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3.3.2 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以广西高职学院的机械制造专业举例说明,现阶段,机械行业已经在科技的加持下获得较大的發展,如果学校在教学中还是按照以往的模式教学,学生在进入企业后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适应相关专业的发展。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在企业中发展。例如,现代机械制造已经不单依靠过去的机械设备,还需要光伏及很多前端服务进行辅助。针对这种行业现状,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培养学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将创新创业实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集合起来并鼓励年青教师参与其中,构建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学生与老师提供一个专业知识交流的基地,方便师生间的交流。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可以使用互联网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效率,并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建立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校可以与企业很好地交流,创立一个信息化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这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具有很大的帮助。

3.3.3 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

为了提高企业对于学校的认可度,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需要,开展专业教育对学生是比较有用的,但是专业教育是对一个行业知识的高度概括,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这个行业的知识建立起一个框架,然而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所以在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具体做法是将专业内容对照企业的运行模式,将其行業中的关键点挑出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此外,还需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制订一个新的教学方案,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思考,实现专业知识创新;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养成创新创业能力。现在交叉学科的出现对于高职院校就是一种启示,应该在学校中建立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学机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4 结语

通过对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知,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高职院校需要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充分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对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谢清,赵晓翀.核心素养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商论,2019(5):248-249.

[2]李炫林.浅谈“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9(2):194,193.

[3]曹乃志.高职院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9):60-

61.

[4]冯亚,杨惠欣,董燕.论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紧迫性及策略——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2):96-97.

[5]赛吉拉夫.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浅析——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经贸实践,2017(15):

300.

[6]张梦龙.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7(11):53-55.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