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分析

2019-09-10郁亚楠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业链服务业江苏

摘要:本文提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的结构图,概括了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迄今的四个发展阶段,总结了江苏产业链集聚、扶持、整合三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并得出拓展江苏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广度和深度的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 产业链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不过30余年,相较于国际上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巨大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该产业的相关研究也比较有限。大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我国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发展建议或思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萧鸣政等人每年编著的中国人力资源业白皮书和蓝皮书(2008-2017);中观层面上侯增艳(2014)、吴帅和田永坡(2015)等研究了人力资源服务共享模式、人力资源产业园;微观层面上王文静(2016、2017)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的研究文献较少。张晓黎、覃正(2011)分析了人力资源产业链形成途径和外包产业链,夏天(2014)提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集群化的构想,设想该生态化结构为分为两层一环,吴帅(2016)指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延展性不足的缺点,陈宏亮等(2016)对于产业链结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一、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结构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过程中知识、服务、信息的流动和传递过程,我们提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软件企业将自己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提供给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成为人力资源招聘、外包、咨询等服务企业的上游主体。人力资源外包产业内的数据、服务经过挖掘可以为下游的咨询产业提供服务的数据源。咨询产业也可以在企业客户寻求人力资源外包的各时间阶段提供与人力资源规划、组织架构、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从而拓宽和延长自己的产业链。

二、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发展阶段

江苏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形成与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

从1979至1991年的产业链萌芽阶段。江苏劳动服务企业的出现和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的成立,蕴涵着猎头及人才中介、人才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萌芽。

1992年至2000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阶段。1992年江苏省人才市场成立,随后苏北人才市场、江苏省信息技术人才市场陆续建立,标志着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事业主要进行人才引进、中介、职业教育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和人力资源市场监督和规范等,产业链初步成型,但结构相对单一。

2001年至2009年的产业链延伸阶段。江苏公共人力资源机构平稳增长,民营企业开始迅猛发展,截至2009年底,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从2001年的269家增加到4027家。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逐步确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模日益扩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已涵盖职业中介、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培训和简单的咨询业务,产业链逐渐丰富,但产业链中附加值高的部分基本由跨国公司垄断,本土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附加价值较低。

2010年至今为产业链整合升级阶段。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整合,2010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对人才市场、劳动市场的统一监管和规范管理,治理非法中介,推行诚信服务,江苏省贯彻执行,至2010年底,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缩减近一半。2013年,江苏省又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重要的结构性调整,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9家,比2012年减少1306家。生产要素、技术创新、产业管制和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产业链整合的四个必要非充分因素,这两次整合均受到产业管制的影响。

近四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与金融、保险、法律、软件等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衍生出新的产品、服务。江苏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迅速发展,行业横向整合和产业链纵向延伸加速,新业态迅速发展,产业链不断丰富。

三、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发展启示

多年的发展,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已具备了集聚链强化、扶持链深化、整合链优化的发展优势,但仍存在产业链附加价值层次低、产业环功能分层模糊等问题,江苏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广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相关或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核心的领域,也可以集聚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来,如财务、法务、心理咨询、科技中介、健康服务、专利服务、保险服务、技能鉴定等。

参考文献:

[1]萧鸣政.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M]. 人民出版社, 2013.

[2]侯增艳.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4(56):22-29.

[3]吴帅,田永坡.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现状、挑战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3):69-74.

[4]王文静.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企业问卷的调查分析[J]. 中国劳动, 2016(18):33-38.

[5]王文静. 高端业务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效益影响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 32(2):96-102.

[6]张晓黎, 覃正. 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业:产业链,竞争强度和启示[J]. 情报杂志, 2011, 30(7):60-64.

[7]夏天. 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集群生态化构想[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3(4):28-31.

[8]吴帅. “互联网+”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和趋势分析[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21):90-94.

[9]陈宏亮, 卞玲, 卞萍. 加快载体建设促进人才集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发展——关于浦口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 市场周刊, 2016(10):119-121.

[10] 2009統计公报(公共服务能力建设)http://www.jshrss.gov.cn/xwzx/ztbd/2009tjgb/201008/t20100830_74551.htm

[11]郑大庆, 张赞, 于俊府. 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64-68.

作者简介:郁亚楠(199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财经大学企业管理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链服务业江苏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水韵江苏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水韵江苏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图说江苏制造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