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事作文交代好六要素,凸显立意

2019-09-10吴灵峰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牙套钢丝老班

吴灵峰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事作文,切忌平铺直叙,只有将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这样的文章才有“嚼头”。一般情况下,在下笔之前,需要作者先进行构思,这种构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即通过对故事的叙述,想表达出怎样的主题即立意;二是设置悬念,让读者看了开头,猜不到结尾。另外,在叙述的过程中,力争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时,需要作者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做到“专一”,与主题无关的事情不可写,否则就是画蛇添足,冲淡主题,但是该有的记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可省。希望这次的“作文步步高”能给同学们在记事时有所启示。

救牙大行动

刘杰

前几天晚上,我们寝室发生了一起“牙命关天”的大事,不信?咱们就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我刚躺下,就听见“啊”的一声,紧接着就是我们寝室的黑娃的一声惨叫:“大事不好!”我好奇地问:“怎么了?”“我的牙套崩了。”黑娃说道。我借着厕所的灯光,看了看黑娃的喉咙,只见一根倔强的钢丝脱离了牙套部队,正逼着牙齿边上的肌肉。只要黑娃一张嘴,那钢丝就会戳向肌肉。可是任凭黑娃怎么弄,那钢丝就是不归队。

“怎么办?”黑娃担忧着。我说:“只能凉拌喽。”“啊?那我岂不是要完蛋了?”黑娃信以为真地说。我安慰他道:“放心,有我在呢。”我想将钢丝强制摁回去,但以“抢救无效”告终。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找生活老师帮忙。谁知生活老师看了一下“战况”,她直接打电话给老班,老班却说,大晚上的,牙科医生肯定下班了,第二天再带他去看医生。我们不得不重新睡下,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老班就带黑娃去牙科看医生了。正當我吃完午饭准备回寝室舒舒服服地补一觉时,突然传来一个“噩耗”——一个牙科诊所没有安装牙套的业务,另一个牙科诊所的主治医师刚好休假。无奈之下,老班只好打电话给黑娃妈妈,让她把黑娃接回老家去修牙套了。

当我们再次看到那个有说有笑的黑娃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亮点点评:

1.叙述清晰。小作者能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做到了条理清晰,这是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

2.情节曲折。故事在叙述的过程中,做到了一波三折,在救牙的过程中,许多人物纷纷登场,这样显得故事很饱满,内容很充实。

3.结构完整。文章首尾呼应,结尾处寥寥数笔,却凸显出文章主旨,这是值得表扬的地方。

修改建议:

1.正确使用歇后语,或者修改歇后语使之适应语境。第二段过渡应该自然一些。

2.交代六要素。在事件叙述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对主人公进行简单的介绍,事件原因也应该交代清楚。

3.突出要点。既然是写救牙记,那么“救”肯定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如何“救”写清楚,写具体,这样才能做到内容充实。

缺点吐槽:

1.“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个歇后语放在这里并不合适,这个歇后语的意思是试看事物发展结果究竟怎样。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显然不符合此时的语境,应该修改。

2.第二段过渡不到位,显得很突兀。

3.六要素不全。在主人公出场的时候,应该交代好记事作文六要素其中的具体时间、人物、起因,尤其是起因如果没有交代清楚,会让读者产生疑惑。

4.缺乏细节。在叙述的过程中,部分情节缺乏细节,整个安牙套的过程过于平铺直叙,没有波澜。

5.救牙的具体行动描写得不够细致,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救牙大行动

刘杰

前几天晚上,我们寝室发生了一起“牙命关天”的大事。不信?大家就快来随我看看吧。

那天晚上9点,我们寝室熄灯了。我刚躺在床上,准备进入甜美的梦乡时,就听见“啊”的一声,发出声音的原来是我们寝室的江雨洋同学,人称黑娃,因他皮肤黝黑,但有龅牙,远观有点像非洲黑人,故同学赠此“雅号”。他妈妈为了提升他的颜值,于是花了好几千大洋,给他定制了一副牙套。“大事不好!”我好奇地问:“怎么了?”“我的牙套崩了。”黑娃说道。我借着厕所的灯光,看了看黑娃的喉咙,只见一根倔强的钢丝脱离了牙套部队,正逼着牙齿边上的肌肉。只要黑娃一张嘴,那钢丝就会戳向肌肉。可是任凭黑娃怎么弄,那钢丝就是不归队。

“怎么办?”黑娃担忧着。我开玩笑地说了说:“只能凉拌喽。谁叫你晚餐非要啃骨头的?现在好了吧,把牙套都给弄崩了!”“啊?那我岂不是要完蛋了?”黑娃信以为真地说。我安慰他说道:“放心,有我在呢。”很快:我就开始进行了“抢救”,我从柜子里拿出一根棉签:用棉签使劲地压在钢丝上,稍微用了点力气,想强制将它摁回去,但以“抢救无效”告终。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找生活老师帮忙。谁知生活老师看了一下“战况”后,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却说,大晚上的,牙科医生肯定下班了,第二天再带他去看医生。没办法,黑娃只好硬着头皮上床睡觉。刚躺下,黑娃又在唠叨,他说他怕万一睡着的时候,嘴里的钢丝会扎到他。唉,整个寝室的同学也是望“洋”兴叹,十分担心,一晚上大家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早,老班就带黑娃去牙科看医生了。正当我吃完午饭准备回寝室舒舒服服地补一觉时,突然传来一个“噩耗”——一个牙科诊所没有安装牙套的业务,另一个牙科诊所的主治医师刚好休假。无奈之下,老班只好打电话给黑娃妈妈,让她把黑娃接回老家去修牙套了。

当我们再次看到那个有说有笑的黑娃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渡衔接自然。

对主人公和事件发生的背景有了一个简单介绍,让读者有了一个大概印象。)

此处点出黑娃牙套弄崩的原因,正所谓事出有因,这里作了交代。

此处动作描写,具体写出了“我”是如何救牙的,让场面生动不少。

此处写出了黑娃的担忧,让读者为他捏了一把汗。

修改以后,习作的优点明显地突显出来了:

1.故事的起因和背景终于清晰了,主人公黑娃是一个皮肤黝黑但有点龅牙的学生,而且因为晚餐时,黑娃啃了骨头,把牙套给弄坏了故事的起因和背景终于清晰了。

2.文中具体写出了“我”是如何帮助同学拯救牙齿的,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3.心理和动作描写都突出了。

不过,习作中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1.人物不够丰富。缺乏其他同学的表现?题目是“救牙大行动”,这个“大”如何理解?

2.事件在描写过程中还是缺乏详略,没有节奏感。如果能突出事件重点,以点带面,就更好了。

3.如果在文章末尾能够升华事件的立意,这篇文章才算得上完美。

【二次升格】

救牙大行动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黄山文峰学校小学部604班刘杰

晚上,我们寝室发生了一起“牙命关天”的大事,不信?大家就快来随我看看吧。

那天晚上9点,我们寢室熄灯了。我刚躺在床上,准备进入甜美的梦乡时,就听见“啊”的一声,发出声音的原来是我们寝室的江雨洋同学,人称黑娃,因他皮肤黝黑,但牙齿洁白,其对比度十分明显,故同学赠此“雅号”。他妈妈为了提升他的颜值,于是花了好几千大洋,给他定制了一副牙套。 “大事不好!”我好奇地问: “怎么了?” “我的牙套崩了。”黑娃说道。我借着厕所射出的灯光,看了看黑娃的喉咙,只见一根倔强的钢丝脱离了牙套部队,正逼着牙齿边上的肌肉。只要黑娃一张嘴,那钢丝就会戳向肌肉。可是任凭黑娃怎么弄,那钢丝就是不归队。

“怎么办?”黑娃担忧着。我开玩笑地道: “只能凉拌喽。谁叫你晚餐啃骨头的?现在好了吧,把牙套都给弄崩了!”“啊?那我岂不是要完蛋了?”黑娃信以为真地说。我安慰他道: “放心,有我在呢。”很快,我就开始进行了“抢救”,我从柜子里拿出一根棉签,我用棉签使劲地压在钢丝上,稍微用了点力气,想强制将它摁回去,但以“抢救无效”告终。寝室其他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 “干脆把整个牙套掰下来。”可是使劲掰了,牙套还是岿然不动。有的说:“要不去借一把老虎钳,把钢丝夹断。”不过看看黑娃那张得不大的嘴,这个办法还是pass(淘汰)掉了。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找生活老师帮忙。谁知生活老师过来看了一下“战况”后,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却说,大晚上的,牙科医生肯定下班了,第二天再带他去看医生。没办法,黑娃只好硬着头皮上床睡觉。刚躺下,黑娃又在唠叨,他说他怕万一睡着的时候,嘴里的钢丝会扎到他。唉,整个寝室的同学也是望“洋”兴叹,十分担心。

第二天一早,班主任就带黑娃去牙科看医生了,我和寝室的同学都顶着“熊猫眼”松了一口气。正当我吃完午饭准备回寝室舒舒服服地补一觉时,突然传来一个“噩耗”——一个牙科诊所没有安装牙套的业务,另一个牙科诊所的主治医师刚好休假。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好打电话给黑娃妈妈,让她把黑娃接回老家去修牙套了。

哎!一个小小的牙套,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啊!不过,当我们再次看到那个有说有笑的黑娃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以后有任何困难我们还会互相帮助,一起解决!

此处写出了寝室成员为救牙而做出的努力,场面有点“大”了。

真心的感叹和心悬的落地,写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真挚情谊,凸显立意。

升格总结

这篇习作经过小作者两次细致具体地修改后,让人读后,仿佛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修改后的文中,有如下三个亮点,这也是同学们今后在写事的文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点:

一、写事的文章,一定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否则会让人弄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可是一样都不能少。

二、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多运用一些“类比”,多一些生动的语言。比如文中将崩出牙套的钢丝,类比为脱离部队,将摁不回去的钢丝形象称为不归队等,会让故事显得生动。

三、写事的作文,一定要注意立意的把握与表达。如本文中,如果仅仅写了大家如何救牙,但没有最后一段话升华,那么文章就会显得比较浅显,无法突出立意,如果通过事件能够表达同学情、师生情、母子情等,那么文章一下子就显得格调比较高了。

猜你喜欢

牙套钢丝老班
生活平淡如水,也许你需要装一副牙套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我的老班
怪“老班”
矫正牙套的选择
瞧!咱们的“ing”老班
牙套的秘密
美国大学生利用3D技术自制透明牙套
与众不同的老班
钢丝上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