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千家诗》以探求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的价值

2019-09-10安婷婷吕晨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古诗词

安婷婷 吕晨

摘 要:有着五千年中国文明的中国,在漫长的文明历史中,无数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承使得中华文明千古流传,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最宝贵的财富,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中最独特的旗帜,在历朝历代都被作为教材的重点。《千家诗》作为流传最广最长的诗歌选集教材,以识字到阅读过渡的蒙学教学形式,成为中国语文教材史上宝贵的资料。古诗词在现代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定的比重,新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是在阅读鉴赏中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对《千家诗》进行整体分析,探求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千家诗》;古诗词;文学价值

一、《千家诗》的历代中的文学价值

宋朝书院发展繁盛,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对文学教材的需要。在传统的文学教育中,《千家诗》一直都是历代必学之书。中国文人的历史中,诗作为一个情感的寄托、宣泄,其含蓄、简洁、韵律的风格一直都是文人之间争奇斗艳的才华体现。曹植七步成诗,写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旷世名言;我们从牙牙学语就会背的《鹅》,是骆宾王七岁作出的神句。诗不仅仅是感情的宣泄、才华的体现,更代表者一种文体体系,这种文体是中国几千年的研究探索出来的独特文化。

二、《千家诗》对恢复国学的借鉴意义

新课标中对古诗词学习要求就是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审美体验的效果。在经济主导的世界中,浮躁是整个时代的标志,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求一点绿洲?我们都在说寻找诗和远方,因为在诗中可以体会一代豪杰的洒脱,醉酒吟诗的浪漫,失意惆怅的豁达。《千家诗》中《江行望匡庐》中诗人面对庐山却“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风雨阻却美景,原本是令人懊恼之事,但是诗人却另辟蹊径“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以丰富的联想将整首诗转变得奇幻莫测。诗人虽然未能见得匡庐真实之面貌,但是却用一种想象的疑问,将匡庐的扑朔迷离的神秘之景描写的更加令人向往。如今的生活缺乏的就是这种旷达的情怀,缺乏国学文化的传承。

三、以《千家诗》为例进行教学探索

(一)古诗词丰富的表达

在《千家诗》诗中单单描写春色的就有46篇,《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写下“海日生残月,江春入旧年”,发出了新春之始、黎明将近的时光交替,岁月变化之叹,以时间变幻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今人们跨越千山万水,领略人间仙境,只能发个朋友圈,赞叹一句真美。可见我们现在人的文化创造的稀缺。其实我们的古诗文教学由于缺乏创造实践这一项,已经开始脱离我们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其特殊的文体格式更是容易被人遗忘,学习起来难度也大。因此《千家诗》应该被定为小学生的必读书目,只有从小养成读诗、创造诗的习惯,慢慢的在文化熏陶中,体会古诗,才能更好的创造。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面对古诗教学来说,一直都是教师探究的难点,因为古诗含蓄的文体特征,让教师難以表达其中的丰富内涵。教育学家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古诗教学的课程内容繁多,从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到文章的情感态度,每一处都包含着大量文学知识,教师一定要对古诗文的内容作充分的了解,将古诗的知识充分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都古诗的艺术魅力。最好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探究,主动的学习。当然许多教师认为丰富的文学素养对教师来说最重要,但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同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来传播知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许多年纪大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龄经验丰富,自己的课件重复利用不补充新的知识。殊不知每一代学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用老旧的课件内容,是无法适合新时代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课件内容要时刻补充新的知识,结合现实,让同学更易接受,更容易体会。

(三)教学方法

古诗文课程标准要求是朗诵并鉴赏,在古诗文的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朗诵中体会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文鉴赏中,大多篇幅较短,虽然有很多不常见的生字生词,但是在重复的朗读过程中,就能逐渐理解其大义。而且有感情的朗诵,更容易创造一个情感氛围,教师可以先通过领读,或者名家朗诵片段欣赏来给同学们奠定一个感情基调。中国语文特殊的韵律风格,使得诗歌朗诵成为一种艺术风格。同学可以根据朗读的起伏变化,感受文章情感的跌宕起伏。而且学生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带入到作者的感情中,所以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对古诗文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在朗读过程中,也能够学生主动去了解文章情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

由于古诗文的创造背景都是封建时期,对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民风民俗,学生都有些陌生,学生在仅有的文章内容中,很难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千家诗》中高适的《咏史》,在同学的印象中,高适的诗粗狂、豪迈,但是这首诗确写的却失意怨念。这首诗是在高适少年之时所作,正是落魄之时,面对政途上的不得意,又有年少轻狂的自大。因此这里借用古人赠绨袍的故事来暗示现在,发出“不知天下士,优作布衣看”的感慨。我们只有了解了诗中用典的背景以及当时作者的情景,才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解读。在古诗词中用典的地方尤其之多。因此,想要学习古诗词,要充分了解时代背景。

对于古诗文的考察一直都是教学评价的难点,因为对于古诗文情感态度的体验很难考察。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或者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比较固定化,所以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真正的情感体会,尤其是在学习过程,学生被固定的思维固着。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开发新的情感体验,不利于新的文学创新。在古诗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出不同的了解,反对书本权威,才能促进文学的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论争与存在—文言的现代命运[D].邹铁夫.南开大学 2013

[2]蒙学《千家诗》的作者及其文学传播[D].梁吉平.贵州财经大学 2018

[3]从文学启蒙教育看《千家诗》[J]. 肖华风 卢立敏.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卢夏夏.广西师范大学 2017

作者简介:

安婷婷,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吕晨,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谈“女书”的文学价值
论秦观“女郎诗”的文学价值及创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