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孟州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9-09-10林开创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赤霉病花期防治效果

林开创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农作物耕作方式的改变,全世界小麦产区赤霉病的发生越来越流行。小麦赤霉病在我国从长江中下游麦区向黄淮麦区扩展,已成为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加大,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会污染麦粒,引起人畜中毒。

随着生态环境、耕作制度、土地流转、秸秆还田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呈明显加重趋势。2018年,由于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小麦赤霉病在本地中度流行发生。本文对孟州市2018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全市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一、发生特点

2018年,孟州市小麦种植面积2.53万hm2,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0.39万hm2。据5月14—18日调查数据显示,共调查的600块田中,见病田块数92块,平均病田率达15.3%,发病面积按病穗率分为:病穗率1%~5%的占0.28萬hm2,病穗率5% ~10%的占0.09万hm2,病穗率10%~20%的占0.02万hm2。平均病穗率7.5%,高者达 25%,平均病情指数1.2。在品种调查中以郑麦379、丰德存麦5号、洛麦9号、周麦系列等发病较重。一般造成产量损失2%左右,严重地块达15%,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高于2017年的发生水平。

二、发生原因

(一)小麦品种抗病性差

目前,全市推广的小麦品种多为高感赤霉病品种,如推广面积较大的周麦22、矮抗58、周麦27、百农207、郑麦366等。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给赤霉病的流行发生带来了潜在风险。

(二)菌源数量多

全市主要耕作模式为小麦—玉米连作。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孟州市玉米秸秆还田面积1.46万hm2,秸秆还田的大力推广,为病菌越冬提供了优越的越冬越夏场所,为穗期侵染提供了菌源条件。研究发现,与不还田相比,玉米秸秆还田病穗率提高了11.4%,病情指数提高了8.7%。此外,部分田块土壤中带菌,再加上有些带菌种子未经消毒处理,造成早期侵染。

(三)气候条件适宜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有气候因素、病原菌量、寄主生育期以及品种等,其中菌源是基础,花期是感病的关键期。2018年孟州市小麦抽穗扬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而在此关键时期,分别于4月 20—22 日、4月25—26日和5月1日、5月5—6 日出现8个降雨日。气温除4月22日(13.5 ℃)、25日(14.6 ℃)日均气温低于15 ℃外,其他时间日均气温在16.5~27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正和全市大面积的小麦抽穗扬花期相吻合。加上此时正是小麦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的时期,大量子囊孢子经风雨传播散落在小麦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蔓延。

(四)思想不重视

部分农户对适期用药不重视,遇到连阴雨天气,没有抓住雨停间隙开展用药,错过齐穗扬花的防治适期;有些农户对病虫害防治认识上有偏差,见病防治,不见不防,加之施药质量不高,用水量少,用药不足,喷洒不匀,严重影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三、防控对策

(一)做好测报工作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全面发病便无药可治。因此,要立足于主动、加强预报,农业部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结合天气预报,做好病害的预测预警,及时制定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预案,做到病害轻发生年份少用药、重发生年份用足药和用好药。

(二)掌握好防治窗口

首次施药的时间直接决定了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好坏,而扬花初期(即扬花率5%)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但在实际生产中,受小麦品种、播种时间、肥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小麦扬花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按统一时间防治,难以保证所有田块都在适期内用药,而以扬花率5%作为赤霉病防治的用药适期,农户也难以自行把握。因此,以麦田始见扬花作为用药适期(即“见花打药”),有利于掌握防治的主动权,也更容易被广大农户所掌握。

(三)推广高效低残留药剂

小麦赤霉病自20世纪70年代在长江流域发现以来,主推防治药剂一直以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为主。而据浙江大学马忠华团队测定,2017年,全市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高的已达 15.4%。因此,应尽量减少多菌灵单剂及相关复配剂的使用次数。刁亚梅等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1.1%~98.28%。孙光忠等研究认为,25%氰烯菌酯和25%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在86%以上,而25%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82.86%。

因此,赤霉病的防治必须坚持实行“以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抓住小麦抽穗扬花期预防的最佳防治窗口,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药剂,如氰烯菌酯、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等,积极开展防治,将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赤霉病花期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娇艳花期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