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三十大发明》

2019-09-10伍锌

新晨 2019年1期
关键词:船舱炒菜中式

伍锌

从我们中国的历史进程来考虑,除了四大发明之外,还有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呢?今天要聊的这本书——《中国三十大发明》,就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今天我们在这儿,就给你分享其中的四项。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要聊的第一个发明,就跟吃有关。这个发明就是:种植小米。那个时候,小米不叫小米,祖先们叫“粟”。古人们通过粟的种植,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让世世代代得以繁衍。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还发展出了一整套栽培耕作技术。这些技术,是农业文明的珍宝。种植粟的影响不仅仅在耕作技术上,还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上。

在甲骨文里,“年”字表示人扛着收获的禾谷,所以,“年”字的最初意思,是表达粟收成了。因为粟是一年一熟的,所以,每当小米收获,就表示又过了一年。他们把这种植物奉为神明,对它进行祭拜。他们把这个植物叫做“稷”,跟“江山社稷”的“稷”是同一个字。于是,每个朝代都有了祭祀“稷神”的习俗。同时,他们还祭拜另一位神明叫“社神”,渐渐地,人们就把“社稷”当成了国家的象征。“江山社稷”这个词,就是从这儿衍生而来的。经过考古学家考证,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地区之一。粟在中国被栽培之后,不仅传到了东亚、东南亚和朝鲜,还继续远行,走到了印度半岛、亚欧大草原,一直到达了东欧和中欧。

小米的种植,是实至名归的中国重大发明。

中国的另一个重大发明:中式烹饪。中国菜有着很多独特之处。比如,“炒”这个方法,西餐里是没有的,他们更多的是煎和烤。而在我国,早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炒鸡蛋和炒鸭肉的做法。到了宋代,炒菜更是大量出现,不但炒菜的种类多,炒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跟我们今天的炒菜十分接近。炒的烹饪方法,不但让菜肴美味,口感好,还保持了食物的营养。这是中式烹饪的独到之处。不过菜肴要好吃,还要注重味道。先秦时期,人们对菜肴味道的加工比较简单,到了汉代以后,调味技术才迅速发展,有了甘、酸、苦、辛、咸五种味道。除此之外,人们还制作出各种酱料,作为调味的增色。

要说在味道的发现之旅上,中国人最重大的发现,应该是“鲜味”。中式烹饪还有一个特色,就是遵循“药食同源”的道理,制作药膳。不少古代的药膳,到今天还在流传。

第三个重大发明,就是茶的栽培和制作。到了唐朝,茶已经成为人们牛活中的重要角色。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里来了客人,人们用茶来招待,成了一种社交礼仪。宋朝的人们,更是还刮起了“斗茶”之风。当然,茶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仅限于中国。日本有两位高僧,最澄禅师和空海和尚,在唐朝时来到中国,他们在回去的行李中,带去了好多茶籽。他们把茶籽带回日本种植,并且向当地人传授了制茶技术。由此开始,日本发展起了自己的茶艺,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茶叶传到西方,更是掀起了一阵风潮。欧洲贵族对中国的茶十分追捧,尤其是紅茶,茶汤像红宝石,香味醇厚,在贵族的宴会上,他们都把红茶作为招待客人的上品。因为喝茶,欧洲人从茶具到喝茶礼仪,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文化。

下面要介绍的这项发明,就是:水密舱壁。一艘大型船只甲板下面的空间,叫做船舱,它因为空间大,通常被用来做仓库或者房间。而舱壁,就是船舱里把房间隔开的墙壁。怎么在船舱里分隔空间,是一项关键的技术。于是,古人就想到了,用木板把船舱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完全隔离,这样,一旦其中一个船舱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它空间里,船就能继续航行了。这个技术,就叫做水密舱壁。这个水密舱壁技术,中国人用了上千年之后才被18世纪的欧洲人知道。

《中国三十大发明》这本书,不仅只关注过去,还面向未来。它除了介绍来自古代的发明,还列举了青蒿素、杂交水稻这类出现在当代的技术。翻开这本书,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绵长的科技历史画卷,这幅画卷从过去延伸到未来,并且,没有止境。

书名:《中国三十大发明》

作者:[中]华觉明 冯立异

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仁仁阅阅读平台)

猜你喜欢

船舱炒菜中式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船舶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舱内装载超宽、超高台架集装箱时船舱格栅受力分析
I Spy超级侦探
第一次炒菜
炒菜放盐时间有讲究
以为是跑路费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