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读懂“故事中国”系列的浓郁中国风

2019-09-10

新晨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健丝线兵马俑

什么是中国风图画书

什么是中国风图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李健选择了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形式。在《雨龙》《故宫》《长城》《兵马俑》等图画书中,水墨画元素的运用,将中国画的艺术美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今,虽然宣纸已经不再生活化,但是用水墨畫的形式展现故事,呈现出来的浓郁的中国风格恰恰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中国画是什么样子。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中国”图画书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传统文化送入孩子们的心中。以少林寺、故宫、兵马俑、长城、汉字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为背景,用中国画风格的图画书,辅以有趣的小故事,孩子们在被故事吸引的同时,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些有趣的故事背后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像一颗隐形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逐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等他们长大以后,这棵种子也许会长成参天大树。

宣纸水墨的国画绘本

多年的编辑和插画工作的经历,让李健接触到了大量国外优秀的图画书,也开始为另一个事实心生忧思:中国孩子的精神食粮中,具有中国味道的原创图画书实在太缺乏了。于是,李健心中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中国孩子创作咱们自己的图画书。从《雨龙》到《白马与神图》,再到《兵马俑》《小悟空》等等,15本图画书,前后用了10年时间。10年时间,有太多东西发生了变化,但那颗赤子之心未变,那个希望为中国孩子讲中国故事的真挚愿望未变。

国画专业出身的李健,在北京的时候爱去“宝地”潘家园溜达。10年前的某一天,李健在那里收获了一件“大宝贝”——1刀宣纸(1刀,画纸计量单位,即100张)。纸对画家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它是画家作品呈现的重要载体,一张得心的纸,有时会使画家产生无穷的创作欲望。李健获得的这份宣纸,恰恰是他寻觅已久的那种好纸。好玩的事情是,老板好像不太懂价,只要了一个相对便宜的价格。于是在这份宣纸上,李健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本“故事中国”图画书——《雨龙》的创作。

大男生拿起绣花针,原汁原味中国风

《花公鸡》是专为生肖鸡年创作的。李健在创作绘本时,一般是先确定选题,然后写故事、画草稿、再确定封面和内文,然后交给出版社。《花公鸡》这本书,在一开始确定选题和故事时,都很顺利。然后当他开始绘制草图,就遇到了问题。因为故事里提到,花公鸡是母亲绣在孩子衣服上的。李健就试图画出刺绣图案的感觉,可是画来画去,总是画不出丝线刺绣图案那种质感。他也曾用过水彩或者油画棒,配合国画的水墨,效果却总是不理想。后来他想,不如干脆用绣的花公鸡吧。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就开始购买刺绣的丝线和工具,因为以前从没有接触过,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他还特意买了几本刺绣的教材,看起了刺绣的各种针法。可是看了以后,发现这些针法很复杂,绣好的图案也不是他想要的效果。后来就干脆不再看这些教材,完全按照画画的方法动起手来,一开始就是绣封面上的花公鸡。

因为以前从没绣过,以为很快就能绣好一只漂亮的公鸡,可他一动手就完全傻眼了。刺绣完全不同于画画,画画时,一笔颜色、一笔颜色地很快就能画好一幅画,刺绣却要把这一笔颜色再分成无数的针脚。第一天他累得眼睛都花了,就只绣了一笔颜色。

接下来几天,李健总算把花公鸡的冠子绣好了,很有成就感,就拍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结果惹出了乱子。刺绣这件事,让他的那些画画的同学,完全接受不了,一个同学看到后,立刻给他打来电话说:李健,最近没碰到不顺心的事吧?

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用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

“故事中国”系列原创图画书将古色古香、风韵独特的中国画与经久流传的中国故事完美融合,向孩子们展示了中国画古朴悠远的艺术美,展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白马与神图》用图画书形式讲述了有关二十四节气来历的传奇故事:生长在黄河边的男孩阿福收养了一匹孤单瘦弱的白色小马驹,富有灵性的白马凭借马毛形成的神图,引导阿福和乡亲们掌握了根据季节变化来安排农事、生活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总结成了“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至今。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在一幅幅水墨丹青中,《白马与神图》让我们体会到淳朴无私、勤劳智慧的阿福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兵马俑》用图画书形式讲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来历和知识:图画书开篇,小明参观兵马俑展,被威严、镇静、自信的将军俑深深吸引,把将军俑的纪念品买回家。晚上,将军俑用铜车马将小明带回了自己的大本营,和小明玩起了捉迷藏。寻找将军俑的过程中,小明先后遇到了步兵俑、跪射俑、骑兵俑、舞乐俑和文官俑,最后终于找到将军俑。将军俑和小明乘坐铜车马回到小明家,这时候,小明才知道刚才发生的一切原来都只是梦境。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在一幅幅水墨丹青中,《兵马俑》让小读者学到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来历和知识,故事富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人文关怀。

《花公鸡》讲述书生唐云和母亲相依为命,历经多年寒窗苦读,终于获得赴京赶考的资格。儿行千里母担忧,慈爱的母亲用手中丝线,将对儿子的关爱、不舍倾注在一只花公鸡身上,密密地缝进儿子的衣衫里。花公鸡就像母亲的化身陪伴孩子的征程,在孩子懈怠时给他督促,在孩子辛劳时给他分担,在孩子遭遇风雪侵袭时给他爱的怀抱,孩子羽翼丰满之后也成为母亲的支撑和守护神,极尽反哺孝道。

为什么创作这样一个反映中华传统孝道的故事?李健给小读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记得我离开家到外地求学那一年,是十九岁。老年人很难轻易离开家乡,因为那里有他全部的回忆和朋友,年轻人完全不一样,离开家乡可以连头也不回。我当年就是这样,心里满是对陌生世界的幻想,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父母那难舍的目光。车子慢慢走远,在将要拐弯时,也曾回头瞭望,看见那两个身影依旧立在那里,可是终究没能理解父母那时的心情。直到多年以后……”

李健的父母有一个习惯,每天一定要看新闻联播结束时的天气预报,有一年他回家,正在看一个纪录片,然后父母突然放下手边的事,要他换台看天气预报,看完北京的天气,他正准备换回纪录片,他们却说等一下,然后天气预报就一直播报不同的城市,一个接一个,直到报完石家庄的天气,他们才又各自去忙各自的事去了。

石家庄,就是李健现在居住的城市。

李健说:“那时,我才发现,十九岁那年目送我离开的视线,从未曾挪动,就像一根细细的丝线牢牢地系在我的身上,就像唐云身上的花公鸡。我想,不仅仅我的背上系着这根丝线,每一位游子身上都有一根这样的丝线,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它永远不会崩断。”在创作绘本时,这一份浓浓的亲情和反哺孝道之心就被自然地描绘出来,发自内心,流露真情。

“故事中国”系列图画书,用中国画讲述中国故事,拉近孩子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就这样,走到孩子的心里。

猜你喜欢

李健丝线兵马俑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只小风筝(下)
中国出土2100年前的迷你兵马俑
社会版(五)
李健作品
李健:音乐诗人,白马王爷 主持
盗贼用细丝线入室作案
李健美术作品六幅
草蜢掉进井里了
挖“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