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

2019-09-10汪新臣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汪新臣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其生产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创新与应用也愈发重要。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原则与思路、施工现场的指标、企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分析等方面进行创新策略的分析,最后针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对我国建筑生产安全程度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针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从施工现场角度来看

从施工现场角度来看,我国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生产施工现场还存在着违反操作规程或是劳动纪律的现象,人们的施工安全意识较低,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不高,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其次,除了规程纪律的违反,在客观上,安全设施短缺或是有缺陷也是建筑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再次,生产场所的环境恶劣,再加上个人防护用品的不足或是缺陷,同样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设计和技术的缺陷。如果在设计阶段,施工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再加上技术能力的不足,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设施以及施工工具的结构不科学、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也是导致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1]。

(二)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我国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生产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对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不够,过于关注施工进度,忽视了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及时有些管理者对安全问题有所重视,但是由于力量微薄,无法形成影响力,从而间接提高了安全施工发生的概率。其次,企业的相关制度、规范以及方案等还不够完善,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得部分问题无法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指导,再加上原本体系的落实的程度较差,使得安全体系形同虚设。更有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管理层职责交叉,经常会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而又很少进行安全检查以及安全会议,从而使得安全管理体系发挥不出真正的效用。最后,针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无法实现安全教育的价值。此外,企业与项目的安全投入不够到位也是引发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大因素。

二、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创新策略

(一)明确原则与思路

明确原则与思路是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简约性、可比性以及政令性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以贯彻国家方针政策为基础,实施评比鞭策制度,要有目的性、有效性,指标计算要便于采集,直观清晰,指标本身要便于比较,可量化。而基于上诉原则,不难得出体系建设的思路,例如图1,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事前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以及直接原因的分析,根据企业管理以及施工现场来分析事前安全指标的高低,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其次,要根据事故的状况以及伤害的大小进行事后指标的分析,进而建立起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通过事前事后指标的分析,可以在提高相关人员重视程度的同时,增强安全事故预防处理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二)施工现场的指标

确定施工现场的指标是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环节。如果把施工现场看做一个复杂的系统,那么人就是系统中根据系统状态支配控制设备的主体,而现场施工就可以看成人-机控制系统,而根据体系建立思路可知,要想确定施工现场的指标,就要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水平的衡量。衡量人的不安全行为统计可以采用安全行为指数(SI)进行描述。即,其中,N2是指观察安全行为次数,N2是不安全次數,二者之和为总观察次数,通过SI的百分比大小以及变化趋势就可以分析个人、部门、岗位的安全性状况。其中,当SI值降低时,一般企业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安全事故在发生前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现场指标的确定过程中,行为属性的确定尤为关键。而关键行为在确定的过程中,要把是否法治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以及是否具有可观察性放在首要位置。例如,表1所示。此外,还要通过测量对象的确定、测量人员的组织培训进行安全行为指数的测量。

(三)企业管理的指标

确定企业管理的指标同样是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管理指标的确定通常情况下无法进行直接的测量,借助安全氛围诊断法来进行管理层面安全状况的反映较为科学。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安全氛围测量量表进行企业管理安全的问卷调查。利用全氛围测量量表进行企业管理指标的确定,首先,要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参考,找出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指数量表的关键元素。其次,在关键元素确定后,根据关键元素设计出相应的问题,例如,针对企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的问题,可以进行相关安全培训问题的设计,进而形成指数量表。最后,进行量表的发放与调查,并通过总结分析,计算出企业管理方面的安全指标状况。这种调查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指标的客观性以及有效性。

(四)体系分析

体系分析是提高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科学性的关键。通过安全行为指数的计算以及安全管理指标的分析,可以有效地确定不安全行为或是管理方法发生的概率,进而进行针对性地教育,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施工水平,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是事前指标和事后指标构成,但是对于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事后的伤亡不经常发生,所以对事后的统计分析较少,及时进行统计,也是事前为主,事后为辅的形式进行安全水平的衡量。而在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轻伤率、重伤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分析,进而综合衡量企业的安全水平。在这种体系下,可以真实地反映建筑企业的安全水平,并对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进行了有效地指导,但是在行为指数测量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施工作业类型的复杂,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3]。

三、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应用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安全行为指数的应用以及安全管理指数的应用两个方面。其中,安全行为指数的应用,首先要进行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组织,结合建筑生产的实际状况、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进行关键行为的细化,例如表2。其次,在确定好关键行为后,进行安全管理指数测量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最后,在培训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安全管理指数的应用,首先要进行针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一致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其次,通过回收的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出各种关键元素的平均值,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四、结语

五、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建筑生产安全性能的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瑞芳.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及差异分析[D].重庆大学,2015.

[2] 任智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沿革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06):5-13.

[3] 李生才,笑蕾.2016年3—4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16(03):395-396.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分类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