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建清: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2019-09-10姜建清

陆家嘴 2019年10期
关键词:花旗银行金融银行

姜建清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我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当办公室主任,每年春节前会例行慰问解放前银行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这些八、九十岁的风度翩翩的老银行家,常会聊起旧银行的往事。我当时才30多岁,对那段银行的历史并不了解。于是促使自己去读银行历史的书,从而对银行历史的兴趣倍增。

1995年我担任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时,提议并支助原信用社的老同志撰写上海信用合作社史。受参观英格兰银行博物馆的启发,我担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时,提议并实施了上海银行博物馆的建设。2000年后,我担任了工商银行董事长,与许多跨国银行的董事长们会面时常听他们聊起自身银行的历史,也感觉到每家银行受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很大。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怀旧,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而银行史学是一门使银行家警醒的学问。智者爱史,善于总结,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学科相比,与相对不繁荣的经济史对照,银行史、金融史尤為“冷门”。目前中国出版的这类史著述很少,尤其是外国银行史,有也是少数几家熟悉的银行。对国外银行史、金融史的研究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广度。由兴趣驱使,我寻找、阅读了许多国外银行史,对银行经营和金融风险有了更深的领悟。历史上许多银行的风险案例,其实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撰写的《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是多年来自己阅读和思考世界银行和金融历史的随笔或札记。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中所收录的文章都独立成篇,发表在《行家》杂志上。第一篇文章是《英雄失去了小红伞》,发表在《行家》2011年第1期,讲述的是从花旗银行的一枚历史大铜章引发出的花旗银行和旅行者保险集团的故事。当时,我在网上买到一枚稀有的大铜章。买下的时候没有去查资料,以为就是美国一家名为“第一国民城市银行”的金融机构,为纪念该行从1812年至1962年成立150年发行的大铜章。铜章是高浮雕的,正面为一位裸体英雄的塑像,他张开双臂,庇护着双臂下的母亲和女儿、拉手风琴的艺术家、正在操作的工人和怀抱麦穗的农妇。在天神背后帷帐的上方是两位天使,像是守护着履职的英雄。是什么银行有如此大的抱负,把自己暗喻为庇护众生的“英雄”,毫不掩饰其俯视全球的野心?我查了一下资料,才恍然大悟,这家银行就是花旗集团前身,大铜章上银行的名称也就是花旗银行前身的名称。

这篇文章之所以叫“英雄失去了小红伞”,讲的就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在上个世纪末合并后又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拆分的事情。我记得,当花旗发展至它的顶峰期时,2002年花旗集团在北京举行盛大宴会,庆祝花旗立足亚洲一百周年。花旗集团董事长桑迪·威尔带来了一个庞大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团队,包括投行、保险、资产管理和商业银行的高层。当时的花旗银行董事长在团队中只能排行第八,在星光灿烂的明星银行家中黯然失色。当喧嚣归于平静、辉煌落入平常后,花旗集团剩下的也只有花旗银行部分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开玩笑地画了一个大圆圈,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一切得到的又全部失去。虽然今天花旗集团行徽中的弧形红线还在,而旅行者集团被出售,美邦被出售。由旅行者集团带来的,在1870年就在保险公司使用的,意在为旅行者遮风避雨,保吉避难的小红伞也未能挡住金融风暴的倾盆大雨和凄风苦雨。今天花旗集团已经将小红伞黯然收起,仅留下一弯红痕迹。

在阅读这些美轮美奂、精彩异常的各金融机构的古老币章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正像竹木简牍遗史留典,这是一本由金属币章编撰的世界银行史。这是一部记载世界金融历史的书籍,涉及到3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银行的诞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让人时刻保持警醒。在百年的金融变迁中,陵谷沧桑、白云苍狗,多少曾经声名显赫的银行如彗星划过夜空,短暂的绚丽后很快坠落。多少金融机构瞬息即逝,湮没在金融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多少金融机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聚沙成塔终成霸业。成功者和失败者它们共同书写了金融史,延续了千载百年金融流脉。它们的历史大多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幸运的是尚存它们遗落人间的币章。

凯恩斯曾经说过,如果以货币的角度发掘历史,整个历史将会被颠覆。从金融史的角度观察、解读世界,可以对世界史有了更多维、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某种程度上,世界是部金融史。近代以来,金融与资本更好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着世界的前进。金融对人类社会、经济和实体企业的推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假如没有金融推动,人类可能还停留在中世纪黑暗、停滞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不可能生长,人类历史肯定要重新书写了。但经济是本,金融是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决定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并不是金融,对金融的作用不能过分扩大。金钱不能抵挡枪炮的威力,银行无力承担政治兴衰的重任。人类社会近百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发展,但危机背后也常常看到金融的影子。从金融活动出现以来,无论是古罗马的货币危机,中世纪的借贷禁锢,欧洲早期的“郁金香泡沫”和“南海泡沫”,1929年的美国证券危机,1990年代的拉丁美洲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之后的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经历无数次的政治抨击,无数次的监管整治。为什么人们会不断地重复错误?是因为失误的政策、失效的监管、失衡的社会和贪婪的人性。金融危机只是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方式来惩罚和纠正这种失衡。人类的金融史几乎就是一部危机史,人们痛恨危机却喜爱“繁荣”。追求短暂“繁荣”往往导致繁荣的终结,自以为“理性”和“善意”的行为,往往带来了相反的效果。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学到教训。回首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了。然而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和贸易失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债务杠杆依然居高不下。被惩罚的借款人和债权人没有担心害怕而降低债务水平,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出150%警戒线水平。全球过度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结构和资产价格的失衡,也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此外银行业“大而不能倒”在逆势而行,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方兴未艾”、风险依存。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变化,感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惊涛骇浪的时刻。人们今日仍在书写着明天的历史。假若不敬畏市场规律、不敬畏金融法则,那么所犯的金融错误又会演进为明天的悔恨。我们承认无法预知未来,我们确实不知道下一场更大的金融海啸,来自何时、何地乃至何因爆发。但历史是“聪明学”,相信读史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领会精髓、把握金融的“常识”和规律,能理性地做出比较并决策。

在写作中,类似的众多历史和现实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自己。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深感关于世界各国银行史的中文资料的匮乏,于是满世界寻找购买。好在互联网使世界变小了。日积月累已经存下了600余百部国外英文版银行史。也是无心插柳,为未来的国外银行史学研究创建了小小的专题图书馆。

新中国的金融从诞生、成长到强大,百年世界金融的沧桑变化,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天中国银行业已经跻身于世界金融业之林,中国工商银行更跃居全球银行业鳌首。鉴往知来,现代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撑。忘记了银行业的历史,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整理世界珍贵的金融文化遗产,发掘前人创造的金融文明成果,回顾金融的兴衰成败及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更好地推进现代银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花旗银行金融银行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管理
基于平行文本比较模式的企业外宣网站英译报告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超级巨轮陷入困境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