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文生:房价不跌,难去杠杆

2019-09-10彭文生

陆家嘴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泡沫信贷

彭文生

怎么去杠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杠杆是怎么起来的。这对我们理解未来几年中国私人部门的杠杆率,或者是非政府部门的降杠杆率非常重要。

这当中要区分杠杆的源头。过去40年我们习惯了货币都是信贷创造的,已经把财政忽略了。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反思,重新注重财政的作用。

其实货币投放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信贷,一个是财政。我们今天讲货币超发,可能没有带来通胀,但是它可能会带来资产泡沫。信贷投放出来的货币不一定用在消费市场上,可能用在购买资产上。财政则不一样,政府的钱花出来,不可能去买资产的,要么是基础设施投资,要么是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到低收入阶层的时候,它就转化为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实体经济。财政投放货币太多,所谓的货币超发,它带来的问题不是资产泡沫,而是通货膨胀。

我们看过去的历史很有意思。在上世纪20世纪50~7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没有金融危机但是有通货膨胀。在80年代金融自由化之后,通胀没问题,但是有金融危机和资产泡沫,其背后根本原因就是财政和信贷投放货币的差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其中的区别。

我们在思考资产、负债、杠杆率的时候,还要牢记一个关键点——政府的债务。政府的债务和私人部门的债务对私人部门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政府的债务对企业和家庭来说就是我们的资产。所以财政扩张、赤字增加,政府多发债不一定是坏事情。

为什么在金融自由化的时代,信贷会过度扩张呢?

金融有一个自我强化的特征,好的时候,扩张的时候,它有内在动力自我强化,一直到最后不能维持。反过来讲,一旦发生拐点之后,不好了,它会内在地自我强化。所以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金融自由化时代,信贷扩张有顺周期性呢?这就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有关。

房地产泡沫根本的问题是金融

今天面临的问题,直接或者是间接都和房地产有关。其实房子建筑成本不高,主要是土地的价格,土地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要素。今天来看,土地的角色大大下降,但是它永远是一个特殊的生产要素。

过去这些年,我们做金融分析,忽略了土地。其他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再生的,土地是不可重置再生的,它的生命周期最长,严格意义来讲,它的生命周期是无限的,这就使得它有最好的信贷价值。银行放贷款的,不知道借款人有没有还款的意愿,那就去抵押,什么是最好的抵押品呢?生命周期、回报周期长的抵押品。

土地的生命周期长,所以土地的价格和利率关系大。资产价格和资产生命周期是有关的,是把未来70年的现金流通过利率折算到今天的价格,哪怕利率很小地波动一下,价格波动都很大。它对利率敏感是金融的天然特征。因为回报期长,也意味着很少有人单靠自己的努力可以通过一次性交易来完成买卖。全世界房地产交易大部分都涉及到外部融资,天然和金融联系在一起。

中国还有特殊的情况就是我们没有房产税,有土地出让金,很多人说土地出让金就是房产税,这个也对也不对。严格意义来讲土地出让金是未来70年房产税的资本化,资本化之后,就有了金融属性。假设土地出让金是零,政府收几千块钱房产税,很多人都可以买得起房子,但是现在资本化变成一次性的交易价格,很多年轻人就买不起了,就要依靠按揭贷款。

土地的金融属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房地产泡沫,最根本的因素是金融,没有金融的扩张,没有信贷的扩张,就不会有泡沫。观察未来的房地产走势时,这条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紧缩到一定程度,必然影响到房价,信贷和地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所以我们讲金融周期,简单来讲就是银行信用和房地产价格相互促进所带来的地产金融化,也可以说金融地产化。这种顺周期性,使得这一轮周期持续的时间很长,是15~20年的时间,一般经济周期是9年时间。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资产价格定价模型的问题。我们做金融的都知道,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利率折现变成股票的价格。投资产品的定价模型还有另外一个——杠杆。金融周期实际上就是房地产作为载体的杠杆波动,金融周期上半场,房价上升,杠杆上升;金融周期下半场,房价下降,杠杆下降。

中国金融周期拐点正在发生

我们都在讲去杠杆,现在也叫结构性去杠杆,其实杠杆本身就是结构性的。国企杠杆率高,这个大家都知道。另外是房地产相关企业杠杆很高。为什么国企杠杆率高,因为它有隐性、显性的担保。房地产相关企业为什么杠杆率高?因为它有土地,土地是最好的信贷抵押品。

房地产相关的杠杆率是未来的一个大的风险点,现在大家可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定时炸弹,只是现在还没有暴露。我们讲去杠杆,其实很清楚,就是三个地方,国企、房地产、地方债。

去杠杆,其实就是平衡短期和长期增长。你要想未来增长好一点,增长更可持续一点,你就要去杠杆,如果只顾今天不顾明天,你可以发新债,继续增长。其实就是一个平衡,世界上不存在天上掉馅儿饼的事。

去杠杆是平衡短期与未来增长

去杠杆是过去一年大家最关心的一条主线,思考过去一年的去杠杆,有几个反思。

第一,去杠杆是平衡短期与未来增长,也就是说你要今天还是要明天,不要指望没有痛苦的去杠杆。我们如果要走回老路,再搞真正的放水,再鼓吹房地产泡沫,那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洗洗睡了”,看不到未来了。所以去杠杆是为了下一代,为了未来减轻一些痛苦,为了下一代也是为了自己。

第二,房价不跌,难以去杠杆。资产端不调整,仅仅是负债端调整,融资紧缩更多伤害非地产实体部门,需要长效机制降低地产的金融属性。我们最近看到一些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有一些微调,但是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在加大,这就是政府部门认识到了房地产必须要调。过去一年如果说去杠杆有什么偏差,我认为一个偏差就是房地产。如果说房地产价格下跌了,现在货币放松的力度就会更大,货币放松力度大了,实体行业的债务压力就小了。

第三,需要功能财政。财政扩张不仅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还可以助力结构调整,功能财政就是要增加赤字,大幅度减税。

第四,区分放水与改善金融结构。不是所有的松货币都是放水,不能简单化。这一次货币政策的放松实际上背后是什么?是金融结构的改善,简单来说,紧信用就是均衡利率下降,松货币政策利率下来,对什么有好处?这对资产价格有好处,如果说房地产价格可以调控得住,有利于资本市场,有利于直接融资。在紧信用条件下松货币,实际是改善结构,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放水。这当中央行扩表是关键。

总体来讲,未来3~5年,我认为在一个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阶段。理想的宏观政策组合应该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促进公平结构政策,包括税制的改变,降低流转税,引进房产税,这些在经濟层面体现在增长放缓,房价下跌,结构改善,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社会层面贫富差距缩小。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泡沫信贷
乘用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方法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废弃的泡沫盒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探索ASP.NET的生命周期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路径选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