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健工:中国经济如何创出新高?

2019-09-10倪荣页

陆家嘴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经济

倪荣页

在第82期陆家嘴读书会上,周健工带着他的新书《横越未知——从无限劳动力到无限计算力》来到现场,分享了一场主题为《中国40年与美国200年》的主旨演讲。

周健工是一名资深媒体人,曾任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顾问,作为创刊编委参与创办《第一财经日报》,曾担任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第一财经旗下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及创新业务。

用什么衡量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周健工指出,世界上只有非常少的经济体,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去实现一次经济增长的大跨越。

中国内地从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用了近40年(按照购买力平价,1978-2015,从978美元提升至11414美元)。差不多同样的跨越,从人均收入2000美元到10000美元,英国用时140年,德国和美国用时近100年,日本42年,韩国用24年。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能够保持一代人或者更长的时间实现7%以上的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大概有二三十个。有人认为,中国增长不是奇迹,因为很多经济体都实现了这样的增长,包括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产油国、日本和欧洲几个战后恢复国,包括还有亚洲四小龙,也包括一些拉美国家。但周健工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经济体,能保持40年的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是一个奇迹。

“经济决定了时间。”周健工指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时间,可能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40年。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其实中国过去40年是横跨了美国过去的200多年。

19世纪,美国的第一个100年的赶超跟中国过去40年非常相似,整个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发展的模式的基础就是人口红利,依靠大量的移民以及领土的迅速扩张,带动了铁路、钢铁工业的急剧成长,迅速实现城镇化和城市化。

而在第二个100年,整个美国经济的成长动力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它转移到了依靠创新增长的经济,而且这样的一个增长持续了整整100年。

周健工指出,贯穿美国20世纪的持续增长故事,技术与创新、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的创新,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伴随着有形资本积累的放缓和无形资本积累的加快。

一个国家如何成为强国?

一个国家如何成为强国?根据美国的历史,周健工提出了三点。

美国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是跟随者;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是参与和超越者;第三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革命中,美国已经完全是引领者。

对于美国带来的启示,周健工指出,美国在自由市场和竞争环境,带来了技术的创新和企业及经济组织程度的高效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的公司内部在一战后纷纷建立起研究与发展机构,二战之后,美国更是建立起了政府、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创新体系。

周健工认为,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技术革命带来的产品产业的创新,会引发组织结构的变迁,从而带来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美国过去200年的经济增长能够带给中国启发的,就是科技主导美国的增长。

中国还缺乏什么?

人口红利、资本积累、快速的工业化给了中国四十年的增长动力。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是美国的两倍,日本的四倍,德国近五倍。中国缺乏什么?周健工提出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科学奖代表基础研究和原创的理论。从1978年算起,美国在过去的40年中获得了其历史上绝大部分的诺贝尔奖,371人中的230人,美国在原创的理论和科技基础研究方面并没有衰落。日本在过去40年总共27人获奖,其中有22人是在1978年以后获取的。但1978年后,只有6位中国人获奖,且只有一位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获得科学奖。

“中国现在最缺什么?最缺诺贝尔奖。说明我们最缺原创理论和基础研究。”周健工说。

二是缺乏以半导体为代表的原创核心技术。中国在过去的40年完成了美国整个19世纪对经济强国赶超的历程,但是过去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很多最核心的技术,中国还是比较欠缺的。中国在半导体的主要核心技术中,绝大多数都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

三是缺乏畅销全球的产品。中国是非常缺乏让全球的消费者去接受的一个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创新的、让全球消费者和用户接受的,能够建立在全球供应链基础上的强大品牌。

周健工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从人口红利到资本密集再到创新驱动的阶段。

从要素的投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有形资本的积累到无形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积累更加重要,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这方面并不强。

周健工引述中国人口经济学家蔡昉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实际上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几乎是处于垫底的位置。中国受到充分培训的劳动力,在整个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错配。很多读了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他是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部门特别集中;在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民营企业里面,实际上相对来说是更少一些。在劳动生产增长率最高的领域,反而是人力资本积累相对薄弱的,这是错配的。其实中国在人力资本的积累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的。

同时,中国企业研发体系的建立,在最近才刚刚开始,包括像华为这样的公司。但其实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大公司,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像贝尔实验室这样。

周健工认为,中国在全球进入加速创新的时代,中国仍然要补课。

他指出,在当前,中国首先必须开放,尤其是互联网要开放。互联网行业为什么中国能够成长得这么快?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掌握了英语,通过互联网在全世界寻找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发明、最新的商业模式、最新的创意,这样持续地大规模学习,创新才会发生在中国。

中国经济是反弹,还是创出新高?

对于中国经济,周健工指出,从中国GDP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来看,现在只是回到19世纪末的水平。在19世纪,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那时候中国GDP仍然是全球第一,而且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中国至少在上千年的历史上GDP是全球第一的。21世纪,中国只有更加开放,才可能超越以人口规模决定的经济,实现真正的复兴。

中国在失去GDP全球第一100多年,经历了下跌之后,如果要创出新高、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就需要中国建立创新型的经济。

周健工指出,从美国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历史来看,在一个加速创新的时代,中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还需要至少 40年的不間断增长,至少要经历一到两次技术革命,而且要引领一次技术革命。必须是开放的、持续的创新。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
经济年度人物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