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光平: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

2019-09-10张砚

陆家嘴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日元市场化国际化

张砚

2013年12月17日,由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主讲的第7期陆家嘴读书会,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举行。著有《人民币产品创新》一书的张光平,以“人民币国际化与产品创新”为主题,讲述自己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未来的研判,上海交大金融学教授潘英丽、东方证券执行董事孙志鹏、星展银行交易主管谭梓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等嘉宾随后展开点评,现场的“热度”与户外降温又降雨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张光平1987年赴美国学习,1989年获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金融博士学位。1991年获金融博士之后从事了一年的金融教学,先后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瑞士联合银行纽约分行、美国化学银行等公司从事金融业务,同时还在美国华尔街、东京、中国香港等地从事金融工程方面的实务工作和相关研究。1996年赴美国大统银行东京分行任副总裁,1998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证券和银行法律。2003年作为首席金融工程专家加入上海期货交易所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总监。

2003年回国后,张光平一直在跟踪境内外人民币的发展。他在第7期陆家嘴读书会上表示,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方面,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较快;另一方面,离岸人民币储蓄量持续增加;另外,人民币货币互换方面的成绩也很显著。

“如果从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角度来讲,人民币已经有资格成为全球前三大货币了。”张光平说。

张光平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日元最为接近,日元最初也是通过跨境贸易结算实现国际化。同时日元的贸易结算和人民币有很多可比性,因为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原材料和能源。但日元国际化推了20多年,日本的进口结算中只有20%多使用日元,出口的日元结算占比不到40%。日元从1997年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由于日本经济的低迷,日元在全球储备货币的占比整体处于下降状态。

从发表首版《人民币产品创新》一书开始,张光平就思考一个问题:怎样量度货币的国际化?张光平是用市场的方法来衡量,就是货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量。货币国际应用有好几个领域:第一是储备功能;第二是贸易结算和国际结算;第三是国际投资和国际债券发行;第四是国际资助等。他认为,一种货币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应用程度越高,这个货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就越活跃。

虽然从经贸角度人民币已经有资格成为全球前三大货币,张光平表示,但要真正成为“货币三极”,仍然任重道远。

张光平观察到的现象是,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贡献很大,尤其是过去4年以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全球占比排名的上升,90%的贡献来自离岸市场;另一方面,境内市场却不够活跃。

为什么国内市场不够活跃呢?张光平认为,原因是汇率市场化程度不够,而汇率市场化程度不够是因为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因此,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这都是影响货币国际化很重要的因素,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要让市场发揮决定性的作用,国际上几十年来常用的、已存在的主要产品我们都应该有。”张光平说,“国际市场上多年来成功的远期、期货、掉期、期权等金融产品我国仍然需要,这些产品对汇率和利率未来走向和不确定性方面的信息是其他任何市场难以提供的。需要的东西补起来,现有的东西活跃起来,才有可能逐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猜你喜欢

日元市场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