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物质启示录:关于社会治理的思考

2019-09-10秦朔

陆家嘴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达利暗物质金钱

秦朔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0日凌晨,美国《科学》周刊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现诱人信号》,指出“中国科学家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差不多两年前,中国发射了“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目标是在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辐射中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

暗物质,简单地说,就是宇宙中不发光的物质。请记住科学家的判断:宇宙中只有约4.9%的物质,剩余约95%的是暗物质、暗能量。经济、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经济、社会领域的暗物质在哪里?在人心里。牛顿说,“我能预测天体的运行,但不能预测人性的疯狂”,人心最难测。

为何会从暗物质粒子想到社会与人心?因为现实中的热点、难点事件不断让人触动——人与社会的文明进步,比起牛顿三大定律那样的知识普及,要难太多。

很多用知识和规则建构起来的经济与社会架构,为什么在实际运行中会有种种“测不准”?因为人的存在,社会不可能把人抽离出来再进行建设。特别是某些负责让架构健康运行的规则守护人,他们的职责本是捍卫天平的公正与精确,但他们心中的暗物质让天平失衡了。而这种情况,从表面都看不出来。

社会治理离不开基层干部,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真实驱动力来自“暗物质”——不在明处但在起作用,那该怎么办呢?

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方案,比如加强约束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权力的运行放在阳光下,让暗物质透明起来;比如也要正视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不等于黑暗,人心中的暗物质本质是自利,是个人利益,因此要考虑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但必须设置底线,底线就是不能“害他”,损害公共利益底线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对人心中的暗物质的看法,有两个关键词:原则和方法。

先说原则。

人心中的暗物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一个“利”字。欲望是动力,但不加节制也是罪恶的渊薮。无论“老虎”还是“苍蝇”,抑或各种寻租者、投机者、内幕交易者、操纵市场者,他们的问题不是无知,不是不懂规则,而是逐利时贪得无厌、取之无道。

从无节制的利益驱动到有规则的利益驱动,是中国迈向更好的市场经济和公正社会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校正航向,订立原则。

我最近阅读了《原则》,这是史上最杰出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达利欧的心血之作,读后很受触动。达利欧说:“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

达利欧指出:“尽管赚钱很好,但拥有有意义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要比赚钱好得多。对我而言,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一项我能全身心投入的使命;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我既深深地关心对方,对方也深深地关心我。”

在达利欧看来,把赚钱当作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金钱不具备固有的价值,金钱的价值来自它能买到的东西,但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更聪明的做法是,先确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想想你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做什么。金钱将是你需要的东西之一,但当你已经拥有了获得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所需的金钱时,金钱就不再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也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今天我们社会中的很多问题,不是金钱不够的问题,而是找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后者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原则。当人生不是由原则驱动,而是由利益至上的暗物质驱动时,一定是一条饮鸩止渴的不归路。“老虎”“苍蝇”富得有着几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穷”得只剩下一堆存折和银行卡。

基层干部的原则是什么?任命你当干部的原则是什么?可能不少人都忘了,或者当“两面人”,对原则敷衍对付,真正追逐的还是利益。但过着违背原则的生活,能睡好觉吗?有什么意义和快乐呢?

我们在方方面面都需要倡导和坚持以原则为基础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大道为公,大道是可以昭然于天下的,是要在阳光下践行的,知行合一、思行合一、言行一致,如此才有太太平平、安安全全的人生。

再说方法。

这是我读《原则》的最大收获。社会治理不能只是空发议论,而要找到将人心中的暗物质管住的方法。

达利欧认为,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其团队由此出发,在决策过程中创建了一种“可信度加权的创意择优” 模式。

这个模式是什么意思呢?一般的公司里,决策要么以独断专行的方式由高层领导自上而下做出,要么以民主协商的方式由每个人表达各自观点,得到最多支持的观点获胜。但这两个决策系统都有缺陷,最佳决策应该是按照观点的可信度得出的,最具可信度的观点来自:

(1)多次成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的人;(2)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当基于可信度加权的观点能够正确实施并保证最佳效果时,就形成了最公平、最有效的决策系统。

达利欧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意择优,不是来自“理论上的最好创意”,不是来自“只会逢迎的馬屁精”,不是来自“怀揣异议和不满的捣乱分子”。他给出了一个公式: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所有决策原则都以书面形式记录,之后再编码输入计算机,并依此做决定。

这些用于决策的工具和程序包括教练、集点器、棒球卡、问题日志、痛苦按钮等,具体在书中附录都有说明,我就不赘述了。

达利欧讲的是公司决策模式,但这种思维和方法在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中同样可以借鉴。

“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这是《原则》最后一部分的一句话。治理的学问真的很大。要明确并且遵循治理原则,万万不能让暗物质主导实际的治理过程,明明南辕北辙,还觉得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重要的是,治理需要方法,是一个系统。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时代,社会治理是不是也应该数据化、云化和智能化?如果像桥水那样,把决策模式落实为一套工作方法,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和保证,那种“内部人说了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决策模式是不是就行不通了?社会治理中的教练、集点器、棒球卡、问题日志、痛苦按钮,能不能开发和应用?中国有电商、社交平台,能不能努力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平台?我们交过那么多学费,积累了那么多数据,也对算法进行过大量正面或者反面的验证,完全有条件考虑建立基于原则的社会决策平台,让每个地方和部门都参与,让政府和四面八方每个角落更好地连接起来。

正因为社会公共治理难度很大,参数很多,暗物质参数更是叵测,现在更需要把分散在各地“孤岛”上的公共治理信息数据打通,用数据促进深度学习,让决策能力进化。我们不能总是在同样的地方摔跤,小地方摔跤,大城市也摔跤!

互联网上的情绪能暴露出社会的问题,但情绪本身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耐心扎实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创新,用新技术、新工具探索更具创造性的好办法,从而让人心中的暗物质被抑制,不至于演变为损人利己的伤害和危害,并让人心中美好的、智慧的、有意义的东西被激发、被选择。

猜你喜欢

达利暗物质金钱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暗能量VS暗物质
语丝画痕
二则
关于暗物质的物理问题お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