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政委:读书为通神

2019-09-10鲁政委

陆家嘴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好书经历书籍

鲁政委

乍一下被问到“读书的意义”,我愣了一下。感谢国庆七天假期,让头脑稍得隙放空,独坐窗边,一杯清茶,凝望窗外,那曾经满身繁花婆娑的樱花树,而今黄绿斑驳的树叶正随风凋零,我突然覺得:“读书的意义”的确是个有几分咀嚼味道的话题。

人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已背诵了太多与此有关的名人名言。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

无论西方和东方在其他问题上有多大差别,但在对读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人们却都同样丝毫不吝溢美之词。然而,在生吞活剥了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之后,对于“意义”这事儿却还真的很少去深究。

如果我要是说:“读书为通神!”不知道你是不是都会笑出声儿来?但在我的心里,还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仔细想想,在最久远的人类历史长河源头,读书这事儿最早是否几乎都与祭祀、巫师、宗教紧密相联?而这三者,都被认为是代表人类与神明和上天沟通的。在大量神话传说中,你有见过描述神读书的吗?几乎没有,因为神是全知全能的,他们用不着。

神不用读书,可人为什么就要读书呢?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由此,一个人所能够经历的东西就是有限的,如果每件事情都需要自己去经历才行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永远都无法从“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除非人能够长生不老!这也正是在古今中外的神话中,神都是长生不死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其“全知全能”自洽!

在商业机构的经济分析工作中,预测乃是天职。对准确度极高的预测行为,人们常曰“神准”。但“神准”是怎样出现的呢?你需要来自于无限接近于“神”一样丰富的经历:从纵向来说,你需要对尽可能长时间里发生的事情非常熟悉;从横向来说,你需要对尽可能多经济体发生的事情非常熟悉!这其实正是达里奥(R.Dalio)《原则》中所说的:经济如同一架周而复始运转的机器,与其说你是“预测”,还不如说你是站在当下,通过调焦找到与历史相对应的某个场景某个角色,然后,把你作为决策的主角放进去,你就大致知道了事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因此,除了基本原理的学习,经济史、金融史特别是政策亲历者实录,在笔者看来非常重要。前者更多呈现数据、大事件,为历史之经纬;而后者则更多透露当时决策者所面临的认知、惯例等往往不为人所周知的制约因素,而往往正是这些貌似不重要的小事儿构成了“历史三峡”之“九曲回肠”。

卢卡斯(R.Lucas)说:一篇好的论文的标准就是一个好的历史故事再加上一个优美的模型。

在笔者看来,“故事+模型”的标准对一本好书来说,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作者不仅告诉了你他的经历,还给你抽象出了他所体会到的逻辑,两者都是弥足珍贵的。

当然,不同经历的人所体会到的逻辑并不会完全一样,因而,对同一事件,需要结合不同作者的多方资料,相互参详校验,无意之中会令我们的认识更加生动、深刻和全面。而这也正是笔者随着年龄增长,在彻底摆脱了之前为考而读、为为文而研之后,常常得空无故乱翻书,却每每会有的偶得之惊喜!

而到了此时,读书的“通神修仙”之乐,就真正渐渐生发出来了……

猜你喜欢

好书经历书籍
好书分享会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推荐一本好书
画与理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好书共享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