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水和谐的泉城特色建筑空间设计浅析

2019-09-10于劲波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景泉城泉水

于劲波

摘要:论文简练介绍了济南泉水的特色,论述了人泉相融相合的重要意义和空间引泉的设计原则,分析了泉水元素的各种表现形态,探讨总结了一些泉水元素的设计表现手法和方向。

关键词: 水;建筑空间;泉城特色

水,化学分子式:H₂O,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工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水具有灵动、和柔、闲逸的文化特性,预示着安宁、丰收和幸福心理期盼,水文化寓于宗教、艺术、文学、社会制度、建筑文明等各方面的作品或载体中。在古代,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有“水崇拜”的相关文化,在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中,水被赋予了神的灵性。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王,就是对水的一种神格化,江、河、湖、海皆有龙王,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龙王庙,到龙王庙祈雨也成了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

济南水文化的特色就是“泉”。济南泉水甲天下,城内泉水众多,素有“泉城”的美誉。城区百泉争涌,向有七十二名泉之说。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是济南七十二泉的主要组成部分。走在济南的老街巷中,可以看到到处泉水四溢,串流成溪,各处细流最后汇聚成“泉城的明珠”--------大明湖。济南的泉水,以其泉点众多、水量丰沛、水质优异、喷涌壮观而闻名于世,所有这些独特的景象,赋予了济南“泉水文化”以鲜活的灵气和迷人的魅力。

水是城的灵魂,人是水的主人。水与人的和谐,即是水与人文环境的和谐,最具象的表现即是水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也就是水与人文建筑空间的和谐。建筑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空间。建筑空间从形态上分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或称实空间和虚空间。空间艺术设计的主角,是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无论是内部空间设计还是外部空间设计,一项重要的设计内涵就是对空间的无限想象与创造,而设计空间引入水元素,往往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空间设计师的创作目标。所以,水,是空间设计师用以创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济南,泉水更是一种体现当地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重要的创作元素。在现代泉城的建筑作品中,空间设计

师们也是越来越多偏爱水元素的运用,通过其对文脉、传统等理念的承载与传递,赋予建筑以泉文化的情景底蕴,继而幻生出和谐、唯美的水景交融的情景空间。

一、人泉和谐的特色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泉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济南以“泉”而闻名遐迩,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脉底蕴。泉水是济南的名片。良好的岩溶含水层、完整的地下水汇流和富集系统、以及有利的地下水出露条件,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成因类型多样、水量水质俱佳的的泉水景观。可以说,泉水孕育了泉城济南,承担着城市文脉延续发扬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城市经济发展壮大的光荣重担。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区人口的迅猛膨胀,济南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泉城济南也成为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济南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瓶颈。同时,由于工业的持续发展、地下水的非法过度开采、节水用水措施的不当、污水处理建设的滞后和无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对泉水的正常喷涌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人们对目前泉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进一步认识,从城市管理者到城市居民,都对泉水文化的健康发展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将建筑学和生态学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建筑和环境互相协调和平衡得到重新审视,提出建筑空间用水应符合生态原则模式,以取代现有模式,减少人类对泉水的破坏性影响。

2012年10月,济南被水利部确定为首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2013年1月22日,《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获得水利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二)促进泉城特色文脉与现代建筑空间的融合,塑造美好人居环境

济南当前的建筑创作中,很多建筑空间引用水元素时,偏重于空间的功能要求,缺少甚至忽视了对泉水文化和历史文脉的追求,致使空间的水体缺少特色,或不能与泉城特色一脉相承,或千篇一律,缺少个性。

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的支持,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不适应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性化、生态化的要求,如一些水景小品样式单调,没有人情味,没有文化含意义。另外,很多空间的水体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水護理不当等。

因此,空间设计师,应结合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等去探索水元素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运用方式,将现代建筑空间技术、材料和泉城地方特色相融合,并将其转变为有感染力的建筑语汇,强调建筑空间的人化性,重视传统的泉水文化内涵,使人们在空间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

二、泉水在城市建筑空间的引用原则

(一)以人为本,承袭泉城文脉

建筑空间是人们重要的生产或生活场所,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所以空间环境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人居需求才是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建筑空间的功能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物质功能包括空间的面积、大小、形状、交通组织、消防安全等方面,及其生成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通风、隔声、隔热等物理环境指标;建筑空间的精神功能是以其物质功能为基础,同时,以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从人的爱好、愿望、审美情趣、民族习俗、民族风格等方面入手,创造出适宜的建筑空间环境,使人们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心灵的愉悦。

因此,水元素引入空间环境设计,要从人的物质与精神两个需求角度出发,既要满足人们物理条件的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的生理结构需求、适宜人们的身体感受和视觉感受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同时,也要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手法,将泉水文化的基因植入建筑的组成元素中,使空间产生动感、生机和活力,创作出富于泉城特色的情景空间,表达出泉水的温柔与宁静、活泼与热情的文化寓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二) 开拓创新,和谐美观

“水的表现力是无限的,有限的是人的想象力。”水没有固定形态,但其表现形式又可以千变万化。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但其又如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各种色彩和事物,为建筑增添无穷的层次感和空间深度。因此,水元素的引入为建筑环境的设计拓展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所以,设计师在建筑及环境空间的设计中,要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开拓创新水元素的新的亮点,由形态的具象到概念的抽象,不拘一格地开发出各种表现手段,把泉水文化元素与各相关的建筑元素,通过整理与拆分、组合与排列,有机地融合运用于空间设计方案,使泉水及泉文化成为建筑环境的完美点缀和建筑空间的意蕴延伸。

创新不能偏离美学规则。水元素同其它空间元素在形体、色彩、风格等方面应和谐统一,尺度及比例协调均衡,空间的整体布局及水体自身应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 生态环保,因地制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的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首要前提。保泉、护泉更是泉城济南的重中之重。根据《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市政府按照“南部补源、中部造景、北部净化”的总体思路,正在积极大力推进各项重点环保水利项目的实施。

建筑空间引入泉水或溪水等自然水源时,必须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使其免受污染,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进行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形成自身回收、净化、补充和再利用的循环系统。同时,将水体、水景同空间内的绿植等各种生物或景觀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共生循环群体,培育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空间环境。

水元素的设计宜充分发挥现有场地的地形地势优势,充分利用场区的现有自然资源,充分结合和利用城市市政的防洪、节水等基础设施,同时,室内水体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从环境自身的条件出发,有机地融入水元素文化。泉水元素的运用要尊重自然条件,尊重水、植物等的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济南才能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泉涌、湖清、河畅、景美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

三、 建筑空间中水元素的设计表现形态

(一) 水元素的静态形式

所谓静态只是与动态相对而言,静态水景只是其本身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很平静,其实水都是在流动的,只是流速缓慢,让人的视觉、听觉感觉不到而已,如果水体完全静止,则会变得污浊不清。静态水景给人以追求自然、超脱尘外的心境。

静态水景有:鱼缸,通常与游鱼、水草、假山、贝壳、卵石等组合;水池,通常与小岛、小桥、廊道、植物等搭配。

(二) 水元素的动态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态水景的跌落形式也在千变万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所营造不同的气氛,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觉。

动态水景分为流水、落水、喷水等几种:流水有溪流、人工渠等形式,流水的布局宜蜿蜒疏仄,不拘一格,水流宜有缓有急,交错有序;落水有叠水、水帘、水幕、瀑布等形式,落水的层次可以有多有少,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及其他形式,可以设计出水量不同、水声各异的丰富多彩的样式;喷水有喷泉、涌泉、壁泉等形式,喷水可以与音乐、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组合,衍生出种类繁多的形式。

动态水景,其水态活泼多姿,晶莹灼烁,给人以明朗、活泼的感受。

(三)水元素的抽象形式

所谓水元素的抽象形式,就是从其声、影、形等方面来模拟,创作出此处无水胜有水的意境。

水声,是水的一种抽象形式,可以由空间的音响设备模拟出其或轻灵、或清脆、或悠扬、或喧嚣的逼真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水体壁绘或电子壁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模拟水的影,配合电子光影设备,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

水雕塑,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借用现代科技制作出类似水质的材料,模拟水的形,创作出水滴、水流、水面、水体等造型,让人望而产生水感,还可以配合科技设备产生的湿润的水汽环境,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四、建筑空间中泉水元素的设计表现手法浅析

(一)虚实光影法

水面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现实空间的各种元素,把真实空间及周围景物吸纳进来,成为镜面后的虚拟空间。同时,当光照射水面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射,形成水元素特有的光影氛围,这种氛围成为虚实空间的和谐过渡。

象济南恒隆广场等一些泉城的现代建筑作品,在空间中引入人工泉池,临池设玻璃幕墙与水面相互交映,形成虚空间,通过光影的反射、投射及交错重叠,使泉水、玻璃、光影、虚空间及实空间交融为一体,产生丰富、剔透、多彩的效果,使人在意识、心理及精神层面增加建筑的层次、空间的进深和泉文化的意蕴。

(二) 柔润硬体法

组成建筑空间的元素大部分都是冷硬的实体,给人传递太多厚重的暗示和凝重的感受。而水是一种柔化元素,它带给人的是软、暖、润、轻的感觉。将泉水引入硬景空间,两者有机地融合一起,往往能收到动静恰当、轻重适中、虚实相间、冷暖相宜的协调效果。

上图中,别墅的硬冷的线条被环绕其周边的水域、树木及草坪柔化为一体, 大面积的泉水水体成为建筑的背景和基底,加上绿植的点缀和衬托,成为一幅唯美的水景构图。

(三)间隔空间法

建筑空间根据功能差异或组织流线的要求,经常需要适当分割成若干的区域小空间,用以空间分割的元素有围墙、围栏、绿植和水体等,围墙、围栏给人一种生硬、冰冷、完全阻断的感觉,绿植和水体能做到隔而不断、疏而不远的效果,其中水体相较绿植又有一种亲和力,是流动而透明的墙,使空间既有效地分隔开来,而又不留痕迹。

济南护城河,是国内唯一河水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河流。历史上,济南护城河主要起到重要的战略防御功能,解放后,它多次被改造,增加了防洪排涝功用,旅游观赏休闲功用,以及将老城商埠区与外部城区分隔开来的功能。

(四)引导层次法

空间环境中引入水景,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景观安排应有主有次、层次分明,形成空间的渐进传递与空间形态的有序变化,这样才能表达出空间设计师的理念。这时,水体就成为展开空间的一条线索,引导人们的循流追源的兴趣,渐次展开空间序列的层次。

(五) 寓意空间法

就是将水体的抽象形态用于建筑空间。这种手法的代表作品就是日本的“枯山水”。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无山而喻山得名。

(六)形态仿生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创新,水元素的抽象形态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运用。例如,“水立方”就是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建筑,虽然没有真的水体,但设计师却创作了一个灵动的、梦幻的水世界。

上图中的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位于济南的东部,设计采用“三足鼎立”、“东荷西柳”的布局,由荷柳让人联想到泉水,外饰材料采用轻盈的玻璃、铝板,配合轻钢骨架的飘溢造型,与泉城的特色很好的融合起来。

五、结语:

水元素的形式多种多样,为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要灵活地利用水元素,创造出更美的空间环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人类与水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水为载体的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水文化,可以说,水文化与人类文明一脉相承。近年来,随着济南市政府对泉水环境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泉水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引入泉水文化的空间建设方兴未艾。泉水文化是关于泉与人、泉水与社会环境的文化,是泉城人民以泉水为载体创造的特色文化,认识泉水、利用水、爱护泉水、欣赏泉水,营造一种人水和谐的特色城市环境空间。

猜你喜欢

水景泉城泉水
天音水景
泉城颂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雪后泉城银装素裹美如画
《曲艺泉城》
难忘泉城
试论规划景观设计中水景元素运用
泉水与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