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导 互动 反馈的城乡规划信息化逻辑系统构建

2019-09-10荣文智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导城乡规划合一

荣文智

一、新的规划背景

今年3月,国家成立自然资源部,统筹整合空间性规划,给城乡规划领域投下一枚深水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新的要求下,空间规划在纵向上垂直管控进一步加强;横向上不同领域管控边界更加清晰。5月,住建部开展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规划与建设、管理相关工作联系愈发精密。现在,海量空间规划信息不断集聚,规划信息的整合和重构成为地方规划管理新的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城市都试图通过规划信息化的建设来承载巨量信息,并探索信息化解决方案。虽然目前的基础硬件与软件已足够支撑庞杂的规划与海量的运算,但规划信息化的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规划成果信息化入库阶段,并没有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发生化学反应与跃迁效应。

二、城乡规划信息的独特性

大连2010年开展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在“多规合一”工作的助推下,已基本完成了核心空间规划与管控要素的信息化,在不断梳理和实践中,发现规划信息与传统信息有着很大不同。

(一)规划信息的多样性

规划要素一般包括3类信息,即空间形态、类别属性与控制性属性。空间形态上可以概括为点属性、线属性、面属性,如坐标是点属性、面积是面属性;类别属性是用地使用的类型,不同领域规划由于分类不同,类别属性有明显的复合性和多样性;控制性属性包括容纳率、限高、服务半径等内在属性。3类属性不具并不具有共性,表达的含义从空间拓扑到内在属性,十分多样。

(二)规划信息的可细化性

城乡规划构建了从国家到地方的一套垂直传导体系,在市县内部又构建了由总规到详规逐层落实的构架。在一个城市中,总体规划的用地往往需要通过分区规划、控规、详规等多个层次,才能细化到支撑项目审批的程度,而这种细化在下位规划没有编制前,又呈现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规划信息具有逻辑性

城乡规划中规划信息存在或显或隐的逻辑关联,如用地规划中,总量上存在结构互恰,分类上存在上下限极值,分类之间又通过人口相互联系。除了这些显性逻辑外,还存在诸多隐性逻辑,比如区位选择,比邻用地相互的负效应等等。

三、城乡规划信息化面临新的问题

(一)分割式的体系构建结构已无法满足信息爆炸后的使用需求

城乡规划信息一直指数增长态势,以大连历版总规为例,1986年版总规信息只有70MB,2017年则为10GB,信息总量翻了100倍。“多规合一”后,多领域信息集中汇流,信息量爆炸性增长,传统树状信息结构已无法满足规划管理者与从业者使用的需求。

(二)规划逻辑信息缺乏具象化模型,无法信息化,造成使用者的误判

目前的信息化手段,只是切片式的结果信息化,只是简单的把各种规划成果,按照一个坐标对到一起,将纸质管理变成电子管理,录入单一或少量的属性,没有把重要的逻辑信息化,容易造成下位规划编制无法准确落实上位要求、规划管理者具体使用时误判等问题。

(三)展示方式无法适用差异化使用需求

规划信息化的使用者一般包括领导、规划管理者、规划编制者、公众等,在海量的规划信息面前,不同使用者目的往往不同。在大连多规合一工作中,通过用户调查发现,领导在使用规划信息时,大多关注大尺度的空间结构、定位、规模等战略性信息;规划管理者则关心小尺度的用地红线、指标要求;规划编制者根据编制规划类型的不同关心不同的信息;公众关心的则是与自己相关的中小尺度信息。大连市域13630平方公里,传统的构建方式,无法把大到几平方公里的结构性信息,下到几百平米的项目信息有机整合到一个方寸屏幕下。

通过对问题的解析,不难看出,目前的城乡规划信息化只是简单的结果信息化,不是赋予整体性逻辑的信息化。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并不是规划工作中的一个简单工具,而是支撑城乡规划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恰恰是由于城乡规划本身体系传导、互动、反馈的逻辑没有得到有效的转译和构建,减弱了其在信息化利用中的效果。

四、城乡规划逻辑系统构建与信息化探讨

(一)城乡规划传导逻辑系统的构建-穿透信息化

在城乡规划中,指标和逻辑的依层次传导是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但上位“虚线”式的要求往往会被下位规划有意无意的突破或忽略。信息化平台的普及给强化规划传导提供了有效平台,大连多规合一中,构建传导体系模型,理清管控要素的层次属性;赋予要素多维度的空间属性,明确上位要求对应的空间边界;梳理要素关系,建立比对图谱,明确任意两个要素的冲突程度;构建传导体系模型,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上位规划对下位规划的精准控制。

(二)城乡规划互动逻辑系统的构建-变焦信息化

在传统的城乡规划中,规划往往是冰冷的,无论使用者的诉求是什么,所展现的都是同一套图纸,非人性化,不易理解的表达方式导致规划的执行困难。信息化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切片式表达方式,拉近了规划制定者、决策者与使用者的距离。大连多规合一中,增加了用以描述规划关注程度的一套量值,量值具有比例关联性,可变性,用户独有性和可采集性。通过量值的设定一是可以实现规划表达与比例的关联,通过借鉴照相机的镜头焦距可以改变的思想,建立变焦展示系统,实现规划使用者“所想即所见”;二是实现用户数据库动态适应,拉近用户与规划的距离;三是采集用户对规划关注的焦点、反馈的规划问题,为规划修编提供支撑。

(三)城乡规划反馈逻辑系统的构建-体征信息化

在传统的城乡规划中,下位规划落实情况往往无法反馈,评估工作时长超过时效。信息化平台为规划自下而上即时反馈提供了通道,为自上而下监督提供了平台。大连多规合一中,构建了指标体系算法,通过数据运算,自动提取体征检测数据;建立了数据采集模型,对接城市各项管理系统,对规划实施进行动态评估与监测;建立了反馈逻辑预判模型,通过数据集成解构,初步分析规划实施中的问题焦点与结症。

五、结语:

无论城乡规划如何演变,智能化、信息化是城乡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连多规合一工作,试图改变传统的、简单的、成果的信息化情况,探讨城乡规划逻辑信息化的方法,为规划智能信息化探索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最,闫浩文.空间数据的多尺度表达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04):35-38

[2]李栋.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信息化建設[J].中华建设,2018(04):8-12

猜你喜欢

传导城乡规划合一
“三线合一”用法多
人剑合一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
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传导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