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艺术融合,建构图画书立体阅读新体验

2019-09-10陈潇潇

新阅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艾玛图画书图画

陈潇潇

图画书,也称绘本,一般而言,它通过图画和文字的交互作用来传达意义。文字引导故事线性发展,图画吸引读者停留欣赏和发现。儿童阅读图画书以“读图”为主,对于低幼儿童,他们阅读图画书的主要形式是“听”大人讲故事、自己“看”故事。语言的韵味和图画的美感给孩子双重审美享受,同时故事中传达的情感和意念又会同时激起孩子妙不可言的心灵感动。

《听,小蜗牛艾玛》是一本独特的绘本,它不仅有励志的故事、精美的图画、诗意的语言,还将丰富的音乐融入其中,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是集德育、美育和音乐教育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儿童读物。本文尝试通过《听,小蜗牛艾玛》分析绘本如何完成跨学科的融合,建构图画书阅读新体验。

文字、图画、音乐三位一体,多学科有机融合

文学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听,小蜗牛艾玛》将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美术的流畅线条,音乐打破视觉和语言概念的局限,让“形”“声”协调渗透,将故事情境和角色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听觉、视觉的直接刺激,引发通感,直达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这本书由德国从业30年的音乐教育专家海蒂·雷能创作故事,童书画家搭档丽莎·汉施与拉蒙娜·乌曲娜绘制图画,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史特凡·马尔采夫为其进行了全景式的作曲。金话筒奖得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小群姐姐录制了中文版配乐故事。

书中讲述了一只名叫艾玛的小蜗牛,最喜欢在清新的雨天去外面散步。她遇上了很多“本领高强”的小动物,他们都专心地忙着自己的事情,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才能。艾玛感到十分困惑和沮丧,她觉得自己既失败又渺小。在她难过得哭起来的时候,爱听故事的小鼹鼠马克斯出现了。马克斯说了一句话,这让艾玛慢慢重拾了自信……弦乐四重奏+钢琴演奏的音乐化身为故事里的角色、氛围和情绪,和文字、图画结合在一起,浸入式的体验让多元的艺术启蒙悄悄发生。

“一条乡间小路,弯弯绕绕地经过田野、草地和篱笆墙。

沿着它高高低低地朝森林深处走去,就来到了艾玛的家。

艾玛,是只小蜗牛。

艾玛喜欢阳光暖暖地照着她的皮肤,但她更喜欢下雨天。

那时大地散发出的泥土芬芳让她陶醉。

她喜欢听大颗大颗的雨点打在她小小的壳上的声音,那就像有人在砰砰地敲门。

对艾玛来说,这像音乐一样动听。”

这段文字是小蜗牛艾玛与读者的第一次见面,诗意的语言仿佛已经让我们听到耳边响起叮咚的雨滴声,闻到了泥土的清新味道。此时的配乐《美好的一天》用音色温暖的中提琴担任主旋律,这和艾玛小巧的身体、友善的性格、淳樸的话语等特点恰好相符。作曲家在主旋律中反复使用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的固定节奏型,不疾不徐,一派轻松。柔和的中提琴和艾玛一起恬淡悠闲、怡然自得地哼唱着小曲出发;清新的小提琴跟随树隙透出的阳光形成流畅的线条,照在小蜗牛身上;清脆的钢琴与树叶和小草保持一致的节奏起伏,甜润的大提琴音符随着晶莹的雨珠一起掉落,发出乒乓的响声。文、图、曲都展现出明亮的色彩,共同创造了晨光中森林的晴朗舒爽的氛围,表现出艾玛愉悦的心情。

在小蜗牛艾玛的旅程中,她遇到了很多不同的小动物,配合这些小动物的特点,作曲家融入了进行曲、加沃特舞曲、小步舞曲、托卡塔、塔兰泰拉舞曲等众多不同风格和节奏变化的曲目,以及拨弦、拉弦绳、敲琴身、颤音等有趣的演奏技法。如艾玛遇到勤劳的蚂蚁时,他们的劳动犹如进行曲,相应的配乐也是以“1234、1234”为节奏的《蚂蚁进行曲》。艾玛遇见可怕的刺猬时,她险些被吃掉,配乐《刺猬来了》的节奏也变得紧凑,表现出危险紧张的氛围。随着故事的进展,艾玛的情绪起伏经过了三个阶段:轻松愉快—悲伤难过—自信昂扬,对应的配乐《美好的一天》《悲伤的艾玛》和《幸福的艾玛》通过节奏的改变,用相同的一段旋律传递出艾玛不同的情绪。

孩子们在音乐中畅想,感知乐曲中讲述的角色,感知乐曲中的情绪,感知乐曲中呈现的场景和氛围。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调动起孩子的情绪,与直观可视化的美术艺术整合,同步感受曲子和图画中的明暗色彩,结合优美的文字表述,激发孩子的联想、想象,并进一步思考故事的意义和内涵。

音乐会、故事会、音乐课联合,打造立体艺术空间

在《听,小蜗牛艾玛》中有15段配乐故事、13段纯音乐、1首人物主题歌,仿佛在书中藏了一场音乐会。实际上,书中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也被搬上了舞台,在全国进行音乐会巡演。音乐会由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姚亮领衔,与西区爱乐技艺精湛的音乐家们一起演奏德国原版曲谱。乐器演奏和故事场景融合在一起,在舞台上立体呈现小蜗牛艾玛的完整故事,给孩子们一场不同凡想的视听盛宴。 更令人惊喜的是,由作曲家马尔采夫亲自改编的《听,小蜗牛艾玛》交响乐版本也于2018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小观众们将接触到为故事量身定制的、最适宜儿童的古典音乐,感受音乐家们精心呈现的那些令人惊叹的丰富演奏技法,体验小艾玛与种种动物相遇的惊喜。在音乐会现场营造的安全空间里,孩子们进入敏感细腻的音乐世界,体验并自由地表述个体化的感受,学习如何辨别忧伤与欢乐的曲调,了解节奏与声量高低的作用,感受不同乐器营造的截然不同的情绪氛围,懂得音乐的表情和叙事性,从而理解音乐、爱上音乐。

除了音乐会,《听,小蜗牛艾玛》的故事会也给图画书的阅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不同的讲读人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挖掘出不同角度的故事意义和延伸活动的功能。通过听和看,还有画、做、唱、演等多种表达形式,让孩子全面立体地感受整个绘本,分享绘本阅读的经验和乐趣。

表演。艾玛的故事内涵丰富,充满教育意义。就如同艾玛在旅程中遇到的每种不同的小动物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不一定要跑得快,不一定要力气大……孩子随着艾玛的际遇,感受她的情绪变化,在故事中获得自信和力量,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曲折丰富的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性格十分适合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把对故事和角色的理解表现出来时,他们也会思考:我是如何辨别出他人的情绪的?当我察觉到别人感到悲伤时,我可以为他做什么呢?用自己的身心去与图画书进行对话,体验和感受小蜗牛艾玛的旅程,用自己的逻辑、经验和幻想对故事的意义进行解释,建构和创造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图画书世界。

科普。《听,小蜗牛艾玛》还有科普意义。孩子们可以随着艾玛的脚步,在故事里探索自然,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认识大森林的秘密。比如为什么蚂蚁在蚁穴里过着群居生活?毛毛虫从茧里出来变成了什么?蜘蛛是用什么来织网的?蝈蝈是如何发聲的?鼹鼠在地底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结合图画书的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开展相应的动物知识小课堂或者自然探索活动。

绘画手工。丰富的色彩和简单的人物造型让这本书同样适合开展绘画和手工活动,随图画书一起开发的手工创意宝盒,可以让孩子们用颜料、毛根、织布等多种丰富的材料,创作自己的小蜗牛艾玛之旅,不仅可以获取有关制作的知识、体验创作的乐趣,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根据书中丰富的音乐内容,《听,小蜗牛艾玛》同时开发了线上音乐课程“跟姚老师和小蜗牛艾玛走进古典音乐世界”。这将是我国第一档结合绘本做的音乐启蒙音频节目,2018年年底在中信书院上线。课程内容与亲子互动紧密结合,充满趣味性。在课程中,国家级乐团首席姚亮老师会进行现场演奏,让孩子直观感受音乐魅力。课程根据小艾玛的故事,将古典音乐和孩子们最爱的小动物结合,让孩子们轻松认识近十种曲式和有趣的音乐小知识,并且加入了简单易操作的亲子互动,让全家一起玩音乐。课程中包含书中的原创室内乐作品分析以及多首配套经典古典音乐曲目推荐,提高孩子的鉴赏力。线下的音乐教室也可以根据书中的音乐开展音乐律动、音乐游戏等。尤其是艾玛的人物主题歌《艾玛之歌》,乐曲欢快上口,孩子们可以跟着伴奏合唱,很适合进行课堂及亲子音乐互动。

《听,小蜗牛艾玛》通过文、图、曲的紧密结合,抓住了学科之间的联结点,使其能在图画书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的延展,无论是语文、美术、音乐,甚至是科学,都能找到触动孩子的兴趣点。音乐会、故事会、音乐课为其打造了立体的阅读空间和全方位的艺术启蒙方案,在教会孩子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这也是出版社在图画书及其衍生产品及活动进行开发、打造IP运营的新尝试。

作者系中信出版社策划编辑

猜你喜欢

艾玛图画书图画
艾玛与风
神奇的图画书
梦见月亮的熊
艾玛打雪仗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艾玛吹泡泡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