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阅读塑造孩子健康情感与情绪水平

2019-09-10叶敏

新阅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豆豆好孩子情商

叶敏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因为目前公认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生路上要获得成功与幸福,情商跟智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什么是高情商呢?大家对“情商”的认识普遍有一个误区,认为高情商就是非常会与人交往、会察言观色,甚至有人说“智商就是让自己高兴,情商就是让别人高兴”。这种理解太片面了。情商(Emotional Quality)是人的“情绪质量”或者叫“情感质量”。能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识别他人的情绪,顺利与他人沟通并接纳、安抚他人的情绪,这只是情商的一部分。在情商中,更重要的是,能够认知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消化负面情绪,拥有健康的情感和情绪水平。

简单地说,一个高情商的孩子能够做到:在高兴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分享;在不高兴的时候能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或委屈,能够懂得与人倾诉,并在他人的帮助下排解和消化自己的不高兴;在他人不高兴的时候懂得安慰和理解;在他人高兴的时候能够共同分享;避免与人发生激烈的情绪冲突,或者发生了之后懂得如何解决。

是不是觉得情商更重要了?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挺难的。没有辅导班,也没有捷径,一个孩子的高情商,是从出生开始,随着成长过程,在日常点滴中形成的,有没有非常好的方式来促成高情商的培养?有,那就是充分利用高品质的早期阅读。

孩子两岁前,用阅读建立安全感和良性沟通基础

7个月的孩子就已经拥有了满足、厌恶、痛苦、好奇、愤怒、快乐、悲伤、惊讶等情绪情感。他们喜欢闻妈妈身上的味道,喜欢甜的滋味,对妈妈和自己熟悉的场所有依恋之情,喜欢被轻轻地抚摸、被温柔地对待。

1—2岁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对自我和他人进行比较,于是又产生了尴尬、嫉妒、内疚、骄傲、害羞等情绪。可尽管如此,2岁前的孩子,却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情绪都清晰地表达出来。很多情感和要求,都只通过两个方式表达,那就是哭和笑。如何辨识这一哭一笑之间的千万种内涵呢?

如果家长经常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就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微表情都有独特的含义。在共同阅读中,去观察孩子对于每一幅画面、每一个语句的细微反应,同时促进孩子交流的意愿和能力,积累和孩子之间的共同情感经验。

在早期亲子共读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越来越紧密,动作、表情和语言之间的表意默契也越来越深厚,这是建立孩子早期安全感的绝妙途径,而安全感,则是奠定孩子一生情商基础的最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通过阅读,为孩子示范什么是良性沟通与优质沟通,这也是早期亲子阅读除了简单“学说话”“认事物”之外最重要的功能。

阅读,帮助孩子更好地解读情绪

对于成年人来说,遇到一个事情,产生了情绪,发泄了,过去了——这一系列的反应好像就是瞬间的事。而对于孩子来说,情绪的发展是逐步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想培养出来,更是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情感能力有缺陷的人,往往就是在幼年时,被忽略了这一小步、一小步的发展,或者在某一个小步骤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而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日常生活“截图”下来,呈现在眼前,把日常的经历拆解给我们看,让我们反复重温、分析、了解,而后内化,促进成长。

举例来说,1—2岁的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第一步就是学着给各种情绪命名。我们看到很多低幼读物,名为“我很高兴”“我生气了”,孩子会伸着小手指,一遍遍点着画面说,“生气”“伤心”“高兴”……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命名,这在孩子的情商发展中,是里程碑式的进步。学会命名,学会把情绪的描述与自己真实的情绪相对应,才能有接下来的成长——去分析情绪的原因、去表达和解决情绪。孩子的发展就是这么慢慢的,而阅读让这种慢慢的过程一一呈现出来,我们在亲子共读中,陪伴孩子把这些小小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过。

阅读中,孩子的情感得到最好的共鸣和安慰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即认为一切都应该合自己的心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这个“自我中心”并非自私,而是由于儿童对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不了解、对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立场和想法缺乏认识造成的。

丰子恺先生有题为《哭》的四格漫画,描绘小孩因为“饼干里有骨头,茶壶不肯走过来,凳子不肯起来,蜻蜓不肯回来”而大哭,正是这一心态的绝佳写照。

成长的过程,正是孩子意识到世界和他人是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过程,这就是所谓“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成长这件事,父母无法越俎代庖。可是,尊重不代表完全不干涉。

优质的幼儿读物,常常会把孩子这些痛苦的转变过程,用或风趣或温馨的方式重现出来,就好像一面镜子,让孩子照到自己,产生共鸣,再去细细思索,引发内心的转变。同时这些读物也是爸爸、妈妈的好教材,去学着看懂孩子的心,去适应孩子的步调,学会如何与年幼孩子的坏脾气相处。

有一句话说得好:“故事知道怎么办。”早期阅读的魅力,正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去模拟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去发现自我,从而产生由内而外的成长与变化。

亲子共读中,我们和孩子共同提高沟通技巧

我们常常会发现,优质的儿童读物也是非常好的沟通技巧指南。其中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就是爸爸、妈妈如何跟年幼的孩子说话。《窗边的小豆豆》里有一个细节:巴学园的校长每次看到小豆豆,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时候小豆豆就会高兴地笑,蹦蹦跳跳地说:“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

小豆豆身上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正是因为这些缺点,她被好几个学校勸退,差点不能上学,最后来到了巴学园。就算是在巴学园,她做的一些事情也会招来别人的担心或者抱怨。可是校长先生每次一见面就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小豆豆打心底里产生了一种“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每当她要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想到校长先生的这句话。

长大后的小豆豆,也就是《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日本著名的电视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在书中写道:“或许正是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我是一个好孩子。”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自我评价。

《积极心理学》的作者布兰特在书中写道:“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而孩子的自我评价,最初来自哪里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自父母和师长的语言的力量,对他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从他们很小很小,甚至自己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的。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习惯在生活中指出孩子的缺点,就会常常遭遇到孩子的反抗,日积月累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自我评价。而利用大量的早期阅读,父母学着对孩子说“我爱你就像从这里到月亮那么多”,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种学习啊!优质的低幼绘本中充满了对孩子的正面评价,每一次朗读,都是一次亲子关系的巩固,也都是对孩子积极心理的建设。

综上,让孩子在早期阅读中建立自尊和自信,爸爸、妈妈也在亲子共读中学着融入孩子的世界。如果说培养孩子的高情商有什么灵丹妙药,那就一定是——优质和大量的早期阅读。

作者系悠贝童书总编辑

猜你喜欢

小豆豆好孩子情商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好孩子
牙齿超人
小豆豆去散步
画与话
情商到底是什么
做一个好孩子
红太狼妈妈的班车
二则
一年级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