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学校体育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9-09-10曹月勇

体育风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曹月勇

关键词: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体育教育

一、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进行的一种活动[1]。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尤为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社会各界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了解传统文化对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体育文化方面,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传承还是比较落后的。篮球是最受我国青少年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专门的篮球场,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篮球的相关知识,但关于毽球的知识却很少有学生了解。而这些被遗忘的民族体育运动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体育的发扬传承,应当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将民族体育融合到体育教育中,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识,还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和传承。

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融入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为了在枯燥的劳动生活中增加趣味,创造出来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2]。并且,民族传统运动不需要有广阔的空间和特定的运动设施,非常适合应用在体育教学中。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后娱乐活动,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还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建立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建议

目前,许多学校并未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得不到重视,为了将民族体育运动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武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练武修身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运动,重视武术文化的推广,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中,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武术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强调精、气、神等各方面的协调,能够使学生达到精气神合一的健身效果。武术的门派种类众多,以五禽操为例,这是一种模仿鹿、虎、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武术种类,强调“动静兼备、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刚柔并济、内外兼修”[3]。长期坚持五禽操的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损伤、强健筋骨、壮体魄,还能调理内循环,提升精、气、神,疏通经脉,改善身体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武术强调的是习武先习德,在学习武术之前,要学会调节气息,参透武术的精神。因此,学校开展武术教学课程,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中符合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武术精神、武术文化,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武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以练武进行德育,练武修身,陶冶情操。

(二)毽球与体育教学融合,提高肢体协调能力

毽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籍上就有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毽球运动,到了唐宋时期,毽球运动更是达到了鼎盛。毽球运动对运动者的肢体协调灵活程度要求非常高,踢毽的准备动作要求抬起腿,膝关节向外张,发力时要大腿向外转动,小腿向上摆,脚放平,用踝关节发力,用内足弓处踢球,并且在踢球过程中,动作不宜过快,还要有准度,球落于内足弓处,发力节奏要适中,而对运动场地几乎没有要求,只要有空地就能进行毽球运动,非常适合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开设毽球体育课程,将毽球运动融入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还能促进民族传统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三)竹竿舞与体育教学融合,提升团结协作能力

竹竿舞,是一种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更多民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非常适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加之,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本身就会竹竿舞,开设这门体育课,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竹竿舞分为站、坐、蹲三种,都要求运动者能够准确掌握竹竿分合的节奏,在竹竿分合的瞬间进退跳跃。竹竿舞的动作由踩踏、跳跃、转体等组合而成,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能锻炼全身肌肉,并且在跳跃的时候,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提高代谢功能,锻炼臀腿、膝关节等,又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此外,竹竿舞需要多人参与,无论是竹竿的摆动,还是运动者进行进退跳跃等,都需要彼此间有很强的默契和协作精神,在这个过程,既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出现了危及,包括体育文化等领域,那么,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尤为重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需要有广阔的空间和特定的运动设施,没有场地的限制,正适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将武术与体育教学融合,使学生能够练武修身,将毽球与体育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将竹竿舞与体育教学融合,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建立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文化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海湘,曹庆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体育中的发展策略浅议[J].新西部,2017(13):66-67.

[2]王少骅.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采茶舞的应用探究[J].福建茶叶,2017(6):351-351.

[3]周加兵.从文化自信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运动,2018,No.183(07):95-96.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