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群体行为理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级管理方法分析

2019-09-10刘爽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

刘爽

摘 要:随着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大学生的行为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特点,他们对群体的依赖性由于脱离父母的呵护而日趋增强,高校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群体行为是群体中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体现了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群体行为的研究是洞察大学生个体学习行为、提高班级管理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而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道德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正在逐渐形成,本文研究将群体行为理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用到班级建设管理中,通过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群体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

1 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

(1)新时代大学生是空前开放的一代,这种开放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实现,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和主体意识强是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身上最显著的特点。由于信息传播便捷化和快餐化,当代大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他们经历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大都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一部分青年人都有出国留学、旅游、购物的经历,“世界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空间的组成部分。

(2)00后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已经从“触网”向网络生存转变。智能手机既是信息交流工具,又是学习、生活的平台。但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成熟的认知判断,网络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对“00后”大学生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部分学生盲目从众、易混淆是非,导致群体行为问题的爆发,增加班级管理难度。

(3)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伟大事业的参与者、继承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喜欢就热点事件发表意见。在国际化和网络化形态中生存的当代大学生,部分学生呈现出了拜金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和唯感觉论。

2 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价值趋向不明确班级作为大学群体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单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他所属的群体,因此群体价值趋向对大学生个体乃至群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目前的高校班级管理中,多仅以低层次的管理结果为驱动,如仅追求成绩合格率、就业率等,忽视了群体行为的过程管理,更忽视了在班级建设中的价值引领。

(2)缺乏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里的向心力,有助于达成群体共同目标,提高管理效率。班级凝聚力表现为学生对所在班级的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意识。大学生群体凝聚力也可以转化为实际力量,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因素。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和主流价值观教育融入,很多班级出现了凝聚力缺乏和集体意识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班级成员不愿参加团体活动,班级工作难以推动。

3 群体行为理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群体行为是群体中的成员形成的一种具有暂时性但又十分明确的集体心理。如在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往往表现出相似性和一致性的特征。在大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从众心理也是群體行为的表现之一,很多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群体的要求,选择从众的行为。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可以表现在方方面面,如:恋爱、就业、违纪行为及消费等。负面的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群体盲思、盲从,而正向的从众行为可以形成一种力量和心理尺度,成为大学生对自己和周围的人进行道德和行为判断的标准。辅导员可以通过群体的影响力,促进大学生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增强道德情感。其次,对大学生从众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也可以为班级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采取更科学、更灵活的教育方式,提高管理的针对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价值凝聚力,激发班级管理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等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能够更加规范,使得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新时期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赖于社会实践,所以进行价值观教育要特别重视“知行合一”。

4 基于群体行为理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级管理方法

4.1 划分不同群体,多维度开展班级管理

在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将大学生群体根据时间、空间维度划分为“宿舍群体”、“具有共同爱好群体”、“专升本群体”、“考研群体等”,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群体效能的中介作用,促进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充分利用群体行为和群体影响使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4.2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领班级的共同理想建设。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集体,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共同信念,就没有一致的行动,构不成集体。尤其是要建立一个欣欣向荣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必须用积极的、正向的价值观把全班的精神武装起来。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出发,建设一个 有共同理想信念、共同价值目标、共同奋斗拼搏的班集体。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方向出发,正确引导班级发展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建立自由、公正的班风,实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出发,明确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班级力量。作为辅导员要走到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实际所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班级情感,逐渐形成团结向上、生机勃勃班级精神。

4.3 丰富活动类型,发挥网络教育阵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对于当前社会功利化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很好的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建立完善的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更快、更全面、更准确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建立班级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进行推广。开展形式多样,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如利用微信群发功能定期向班级同学发送简单短信,通过手机短信来发送相关信息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另一方面,使用QQ和微信等应用程序定期向大学生推送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显性或隐性教育信息。以新媒体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4.4 切实发挥学生干部的朋辈引领作用

形成学生干部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学生干部作为核心,将价值观固化于制度,成为学生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明确学生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其成为学生干部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提升学生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可度。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发展和应用新媒体这个载体,丰富班级制度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加大实践活动投入力度,强化党团建设,整合党团资源,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多管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高校辅导员为建设的指导者和践行者,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成长春.大学生群体行为过程管理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6.06.31-33

[2] 耿依娜等.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行为的诱因及影响因素[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12:77-81

[3] 沈丹.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37):84-85

[3] 沈丹.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37):84-85

[4] 胡伟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级高效管理探析[A]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38(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