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老区精细地质再研究

2019-09-10汪宁

石油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砂体兴隆稠油

汪宁

1 研究区概况

1.1 工区范围

研究工区锦D块的地理位置在辽宁省盘锦市东风盐场东北部位,其在构造上是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的南端,北部毗邻锦E块、西部与锦Y块相邻,东部和锦P块连接,南部的斜坡与凹陷相连,工区的构造面积约为20km2

1.2 研究区概况

锦D块的主要开发目的层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二段的兴隆台油层,构造面积是1.7km2,动用含油面积是1.3km2,地质储量是201×104t。其在构造上是一个从北西向南东方向倾没了的断鼻型构造。在内部发育了一系列的次级断层,地层的倾角为18°~23。该块的兴隆台油层属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亚相沉积,纵向上的砂体十分发育,而横向上的砂体分布范围则比较小。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25.2%,平均渗透率110.2×10-3um2。油水的分布主要受到了砂体和构造控制,在高部位的油层比较厚,油层的平均有效厚度为13.1m。锦D块的不同油层组,油水界面不统一,其中兴Ⅰ油层组是-1335m,兴Ⅱ油层组是-1445m,兴Ⅲ油层组是-1485m。区块属于边底水层状砂岩稠油油藏。

2 勘探开发简历

1992年5月,在锦D块部署的第一口探井(锦D井)在(沙一下段)试油获了工业油流,正式发现锦D块稠油油藏,然后又相继完钻了锦-1和锦-2等井又在沙二段的兴隆台油层试油试采,获得了成功,进而发现了锦D块的主力油层-兴隆台油层。经过试油试采获得证实,该块的沙一下和兴隆台油层的原油均是普通稠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兴隆台的油层。

从锦D井获得工业油流开始到1996年底,锦D块的开发工作迅速地展开。仅1994年在该块就投产16口开发井,1995年投产11口,1996年投产8口,至1996年底,全块共投产生产井35口,并形成了185m井距的开发井网。2000年和2002年在进一步深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又在区块油层控制程度比较低的部位部署、投产新井5口井,进一步了完善开发井网。2005年产量开始逐年递减,到2009年全面实施注水开试验发,近9年的注水开发试验,锦D块的常规稠油试验注水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2018年12月,区块共有油井50口,开井35口,日产油40.6 t,采油速度0.83%,采出程度30.12%,有水井7口,开井5口,日注水1100m3

3 资料使用情况

锦D块研究过程中使用资料情况见表1、表2。

4 精细研究结论

对锦D块井区与周边的区块进行了统一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使工區内的地层在S1、S1、S2的大层单元和周边一致。

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是兴隆台油层,在大层得到统一的控制后,再寻找局域的对比标志,然后将兴隆台油层逐级细分,分成了3个油层组、10个砂岩组和21个小层。

综合的利用了油层分布、钻井资料、三维地震等资料和信息,落实了研究区域S1、兴Ⅰ、兴Ⅱ、兴Ⅲ等4个油层底界的油层组构造。在研究的区域发育了三组断层,经分析为同一套断裂系统,三组断层将锦D块分成了3个断块,同时对各个断块的储层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

兴隆台油层属于扇三角洲前的缘亚相沉积,把它进一步划分,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2个微相;从已经建立的研究区沉积相模式,很好地揭示了研究区内各个小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对地震储层反演、储层岩石的分布、储层岩层岩石学特征等的研究,发现兴隆台油层是高孔中渗储层,以不等粒砂岩为主,大层在平面上叠加且连片,小层受到了沉积控制,呈现出了条带状的分布,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对储层的综合评价分类结果,是以Ⅱ类储层为主。

通过开展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具有地质条件约束的测井解释模型、在经过测井二次解释后,对新的有效厚度标准和储层单井参数库进行了重新确定。油藏的类型属于构造-岩性油藏,油气水分布受到了构造与岩相的双重因素控制,造成该块构造、油气发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因素、沉积环境等,除此之外,断层和储层的物性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地影响了油、气在平面与纵向上的分布。

参考文献:

[1] 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李春霞等.双河油田北块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2),196~198

[3]吴力耘,杨智敏,梁波,郑红.王龙庄油田滚动勘探方向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07):76-77.

猜你喜欢

砂体兴隆稠油
我国首个海上特超稠油储量规模化开发油田投产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兴隆湖初冬
特别的生日礼物
渤海湾渤中C地区分流河道砂体油气富集规律及滚动开发实践
唐公梁
手上的证据
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青二段沉积微相与砂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