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儒家思想

2019-09-10赵伟鹏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王守仁心学传统文化

赵伟鹏

摘 要:儒家思想,大多秉承着入世的诸多传统思想,是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的典型性代表,其中阳明学,又被称为心学、王学,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推溯由孟子提出,进而由王守仁进行发展总结的儒家典型学说。诸多历史学家对此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守仁。”王守仁之心学,是中国古典儒家文化的一门流派,体现出了传统儒家对于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美好愿望,映射出关于那个时代的思想特点和社会思潮。因此研究王守仁之心学对研究中国古典儒家思想意义重大,对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古典儒家思想;王守仁;心学;传统文化

一、古典儒家思想的兴起与构成

儒家是古代早期形成的最有影响力的学派。总的来说,尤其是在汉王朝,儒学是最社会影响力的学派之一,有和道家,法家统称为三大学派思想。虽然儒家思想在秦始皇时期因"焚书坑儒"进而遭到重创,然而在汉武帝时,为维护独裁统治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思维后,成为了中国学术思想派别上的干流思想。华夏近千年来的思想派别众多,包括前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等诸多学派,在传统的固有价值体系中儒家思想经过历代王朝的检验,以压倒性的力量成为了主流学派,通常意义上的实用性学术或学派被时代统治者所抛弃,儒家思想顺行了统治者的要求成为了主导思想学派。

古典儒家思想的包含内容丰富复杂,糅杂了“天地人神鬼”众多杂项。在广泛汲取各学派典籍精华基础上,开始与社会风气相结合,进而发展和完善了儒学基本理论和思想,即国家大一统思想,并确定了阶级属别,即皇帝大臣父子理论体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通过创办私塾的方式打破了固有的统治阶级教育垄断局面,使得老百姓也可读的起书,通过“在政府学习”变为“私学”,使得学派思想,正统与否确立人的价值观,使古典儒家思想广泛传播进而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因此,古典儒学就具有了坚实的公共基础,为社会民众所接受,并开始渗透到整个社会。

二、古典儒家思想的地位—心学

心学不同于其他儒家思想,而是在意义上真正强调生命的操作感觉,把生命放在的首位,这标志着古典儒家思想由学问向哲学的方面转化,由实用性向理论完善的第一步。王守仁的《四句教》明确指出了其思想宗旨:“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在心学学说中,良知是永恒存在的,使人们内心的本体,无善无恶则是心至高的存在,也就是大自然地原则,在未发生的阶段,把握事物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心动即人强加于的意识思想活动,这种活动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有了好惡之分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如何将好恶分开,极左极右思想的节点在哪,心学总结为人心中的良知,以良知作为标杆,树立榜样力量,存善去恶,按照良知来只会自己的行动意念。

王守仁的心学,并不是主观意义上的唯心主义思想,他的理念即心学认为“心即是理”,“天地虽大,但同心同德,有良知,无论是不是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圣人。”即便是老百姓,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圣人。王守仁的心学,在客观上肯定了人的欲望,影响了明代晚期儒家思想中对于天理人欲的主张看法,使得众多文学作品涌现,使大众明白人欲和天理的辩证关系,不在如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教条主义和禁欲主义,是可以被人从心里所接受的,符合了人民大众心里的根本理念。其对格物致知的批判、致良知、知行合一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有识青年,在中国近代史上体现尤为突出。改革开放后,中西方传统思想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扩大,世界各国学者在研究王守仁心学思想的学术气氛中日益浓厚,王守仁及心学思想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加深并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影响下产生更大程度上的思想解放影响。

三、古典儒家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心学

对于古典儒家传统思想,所有现存的思想流派都是建立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的。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时代的飞速进步暴露出许多问题,当代的人民所经历的世界历史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于是把视线投向了古典的儒家思想,心学在这种条件下脱颖而出,通过反思社会阶级矛盾和社会的风气规律,并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很多先进的学习者反思的结果就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流派对改良整个阶级有着促进作用和巨大的进步作用,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儒家思想,而他们关注的中心论点就是王守仁心学中的良知思想。

心学中“致良知”是古典儒家思想的中心内涵精神和意义,也是其最有趣,根本性的代表。其根本反应是在权利平衡制约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显现出来,并开始发挥着它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心学之道以及中华古典儒家思想(也称之汉文化),是世界上最具有特征和次序性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思想文化中最具有,最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社会主义精神和观念。

以古典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概论在高层次做出了解释,即从描述世界与人的最根本的社会价值规律出发,综合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得到了对高层管理分析理论中最核心的价值理论和分析,并且对所带领的企业职工的阶层内涵做出了核心发展观念和精准的预计。在中国现代史中,科学的社会主义伦理观,是运用了古典儒学的核心发展体系理解,是通过实践认知,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意识。“不追究它的来源,就不能知道理解古代到现今的变化;不了解自己的得到与失去,就无法理解他的精神内涵和意义。”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努力的向着控制人们的精神的方向出发,它的内涵不能被人们打心底里接受,因此心学脱颖而出,使得管理者在王守仁心学的知行合一中得到启示,用于企业管理等多种领域。应用型心学儒学思想学说所表露出的另一层次智慧,已经成为了当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习研究的科目,并在各方面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儒家道德文化与新时代公正观培育》,徐玉婷,法制博览

[2]《中国和西方法制思想评述》,唐书娟,法制博览

[3]《汤显祖与江右文化》,刘上洋,江西社会科学院

[4]《王阳明哲学思想探微(上)》,楠本正继,连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5]《王阳明与禅》,毕文龙,胡嘉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王守仁心学传统文化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王守仁的“胆小”
王守仁的“胆小”
书生惹上锦衣卫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