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018块试验注水效果分析

2019-09-10王荣娟

石油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

王荣娟

摘要:L018块主力含油层位S2,地面原油比重0.9724g/cm3(20℃),地面原油粘度为677.97mPa·s(50℃),为重质高粘原油。根据中国稠油分类标准,属于普通稠油第二亚类(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150mPa·s),适宜于注蒸汽开发。但是受地面管网及开发工艺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实施注蒸汽开发,因此对区块2015年开展了注水开发必要性研究,于2015年8月转注2口(L01-8、L01-9井)试注,见到明显注水效果,后续转注3口,均见到较好注水效果。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试验注水;注水见效

1.油藏概况

L018块位于茨东断层下降盘内,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北西倾的单斜构造,含油面积2.66km,石油地质储量381×10t,油藏埋深-1440~-1620m,是一个断层遮挡的层状边水油藏。

该块自2013年2月完钻探井2口,试采均获得工业油流,并部署实施探井及控制井3口,进一步落实储量范围,同年9月按照200m×200m正方形井网部署实施产能井16口,区块全面投入开发,目前区块日产油139t,综合含水53.55%,累产油14.8945×10t,累产水12.7864×104m。

2.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块投产初期处于天然能量开发,随着开采时间,油井产量下降较快。位于油水界面以上的油井,投产后基本不含水,产液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位于油水界面附近的油井,液量及液面稳定,投产初期均不含水,生产30天左右油井含水上升直至水淹。统计2015年投产新井产量变化情况,平均投产3个月产量下降较快,单井日产油由投产初期的12.1t下降至目前的4.2t,平均月递减率为14.87%,平均动液面由投产初期的-812m下降至-1151m,下降339m,平均月降43m。统计2013年投产的新井自然递减,初期月递减率为9.02%,年递减率为28.4%;统计2014年投产的新井,月递减为9.21%;区块自然递减率高,稳产难度大。

3.主要做法

3.1注水开发必要性研究

(1)天然能量小,一次采收率低。根据高压物性分析结果表明,S2地饱压差为3.23MPa,采用物质平衡法计算其弹性采收率仅0.88%。

根据高压物性取样分析,天然气溶解系数为0.150,原始油气比为19m3/t。利用溶解气驱经验公式计算,溶解气驱采收率为14.06%。

(2)从试油试采情况来看,油井开采一段时间后供液能力变差,产量递减快。

(3)常规水驱易水淹水窜。该块主力层位地面原油粘度为677.97mPa·s(50℃),因此水油流度比较大,常规注水易发生水淹水窜,因此开发中应降低流度比,即降低地层原油粘度或提高注入水粘度。

(4)受储层非均质的影响,常规水驱方向性强,水驱效果差。

综上分析,该块油层天然能量不足,因此区块需采用早期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的注水开发方式,同时结合调驱,降低油水流度比,提高水驱油效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3.2井网井距的确定

油田的开发井网,主要受油层物性、原油性质、采油工艺和国家对采油速度的要求等因素所控制。合理的井网部署对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非常重要。国内外油田的开发实践证明,采用正方形井网均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不仅适应平面调整,还具有调整井网和注采系统的灵活性。借鉴周边区块开发经验,采用200m井距正方形井网开发。

4.试验注水效果分析

区块于2015年8月转注2口(L01-8、L01-9),见到明显注水效果,证明注水开发可行。于2016.1新增转注2口(L1-06、L018),目前3个井组5口油井均见到明显注水效果。从区块先期试验注水的两个井组注水见效情况可以看出,区块注水见效油井有不同的注水見效特征:一是含水稳定,液量上升,液面上升,如L18-3井;二是含水上升,液量上升,液面上升,如L9-8井,但都具有明显的增油效果。具体注水见效特征分析如下:

(1)含水稳定,液量上升,液面上升

L18-3井位于L01-9井组,于2016.1.20见到明显注水效果,注水见效特征表现为液量上升,液面上升,含水保持稳定,基本不含水。

L01-9井2015.8.22转注,日注水20m,截至目前累积注水3378m,L18-3井于2016.1.20见到明显注水效果,正常生产时日产液14.5m,日产油14.3t,含水1%,液面H:1354/1021m,2015.12.23有注水见效趋势,液、油有所上升,日产液15.9m,日产油15.5t,含水2%,液面H:1389/1045m,液面仍保持在1000m左右,2016.1.20见效明显,液、油上升,液面上升,日产液17.5m,日产油17.3t,含水1.5%,液面H:1348/982m,目前日产液17.8m,日产油17.8t,液面H:1263/876m,阶段累增油291.3t。

(2)含水上升,液量上升,液面上升

L9-8井位于L01-8井组,于2016.1.15见到明显注水效果,注水见效特征表现为液量上升,含水上升,液面上升。

L01-8井2015.8.28转注,日注水30m,截至目前累积注水4382m,该井于2016.1.15见到明显注水效果,正常生产时日产液8.8m,日产油1.1t,含水87%,液面H:1322/1268m,2016.1.15液量上升,液面上升,日产液15.9m,日产油2.5t,含水84.3%,液面H:925/871m,液量较之前上升7m,液面上升400m,分析为注水见效,目前日产液17m,日产油2.1t,含水87.5%,液面H:864/789m,阶段累增油98.9t。

从L01-9、L01-8井先期试验注水情况来看,注水见效明显,两个井组2口油井均见到明显注水效果,增油效果显著,区块适宜于注水开发。2016年新增转注2口(L1-06、L018井),目前新增3口见效井。,阶段累增油706.8t,根据注水方案2016年计划转注后续3口井,同时结合调驱预计油田采收率可达到30%,较天然能量开发提高14%,增加可采储量67万吨。

5.结论及认识

(1)精细基础地质研究落实构造及储层特征,是进行注水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

(2)进行单井评价,开展井组分析是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有效的必要手段。

(3)密切跟踪注水进度,及时进行注水调整,是保证注水开发成功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宋万超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技术和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39-147)

[2].大庆外围典型区块分段水平井注水开发方法研究 [D].曲海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

[3].精细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J].王建华,孙栋,李和义,李绿伟,吕恩春.油气井测试.2011(04)

[4] 注水开发油藏动态分析方法研究[D].王超.西安石油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可行性研究
空调冷冻水冷回收技术可行性研究
社区团购与本地农产品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去极化电流法诊断10 kV电缆绝缘缺陷的可行性研究
体育课引入拓展训练课程可行性研究
翻转课堂在凉山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拓展培训师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
广西再生金属企业海外拓展战略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