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田生产采油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杜国栋毕新忠侯卫山王德军

石油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改进措施

杜国栋 毕新忠 侯卫山 王德军

摘要:油井采油时率的提高是目前石油开采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根据日常生产管理,对造成采油时率低的主要因素分析和存在问题判断,结合生产实际,从井下管柱、地面流程、设备管理、油水井管理、资料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考虑,提高抽油井采油时率,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采油时率;生产参数;因素分析;改进措施

0  引言

油井采油时率的提高是目前石油开采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通过有效的的数据分析以及参数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时率,下文便针对目前油井抽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1 影响油井采油时率的因素分析

1.1生产参数不合理

首先,抽油机泵入口压力会随着沉没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液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是沉没度增加抽油杆的长度也随之增加,因此抽油杆会存在变形现象,油管也形态也会受到影响。其次,若沉没度过小,也会对泵入口压力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压力过小,从而降低泵效。由于泵无法充满,因而会导致柱塞同液面相互装机,在泵内产生冲击盈利,这一应力会对抽油杆造成巨大的损伤。因而不合理的参数设置会影响采油时率,另外还会对生产设备造成不利影响,降低设备的寿命。

1.2偏磨造成停井

抽油杆偏磨抽油杆偏磨是导致油井检泵的常见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管杆偏磨问题在长庆靖安油田中最为常见,油田每年会损坏10万根油管,82.03%的檢泵工作量都是由这个原因造成的。引起抽油杆偏磨由以下情况:井斜。在许多油田中,多数油井属于定向斜井,这种井的结构使油管在插入到井的深部后会随着井的偏斜而形成拐点,油管在拐点处因弯曲而产生摩擦。抽油杆的工作量大,日积月累的摩擦便导致油井检泵。含水升高。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井中含的水位上升,管杆摩擦面由油面变为水面,摩擦加大,引起抽油杆偏磨。改变生产参数。生产参数的改变促使短冲程和快冲次的增加,加快了抽油杆的摩擦。

1.3 作业质量问题

若施工作业方不具有作业实力,并且井下作业设备相对较差,那么长时间的作业不但会影响作业效果,缩短捡泵周期,还会缩短抽油泵的寿命。抽油杆断脱和油管漏抽油杆断脱以及油管漏是同一类型的问题—抽油杆运行受阻。由于抽油杆偏磨,会导致油杆被磨透、磨穿,严重时就导致了断裂;部分油田在作业时,新旧抽油杆混用,旧油杆老化难以承受大量的作业任务;地层中水、硫化氢等气体对抽油杆的腐蚀,造成缺陷产生漏失;还有可能是抽油杆本身质量很重,设计不合理,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摩擦。油井在产油的过程中,多次井下作业难免会受到污染,生产效率的增加也导致原油中的杂志加快回吐,阻塞抽油泵的运转。

1.4 设备管理问题

在机械采油生产中,电机作为系统的运行动力来源,具有重要地位。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中连续运转,如果对点击保管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势必会造成各种设备故障,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皮带断裂,甚至电机烧毁。

1.5日常管理不善和人员素质问题

日常巡查对于油井的保养具有重要意义,若日常巡检不到位,则无法规范资料,也就无法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从而导致各类问题的发生,例如设备停运以及停井。由于培训不足,因而导致工作人员操作技术质量不达标,面对应急时间以及一些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够准确应对紧急情况。

2  提高油井采油时率的对策

2.1 优化生产参数

针对生产参数不合理井、供液不足井和生产参数偏小井,主要以抽油机动态控制图作为宏观调控工具,以优化参数、提高泵效为目的,制定参数优化措施。有4口供液不足井通过参数优化,示功图全部正常,液面恢复,平均沉没度351米,泵效提高12.6%。抽油机载荷明显降低,缓解了老设备高负荷运转的疲劳状态。采用上提泵挂、降低沉没度是减缓油井偏磨、减少躺井的有效途径。2018年,针对低效井,继续优化抽汲参数,实现稳液提效。实施下调参12井次,平均单井提高泵效6-8个百分点。

2.2 实施“一井一策”管理模式

实行“一井一策”管理模式,加强对单井关键环节的措施保护,控制和减少无谓躺井;开展培养长寿井活动,重点抓好运行过程管理、控制躺井和工况治理三个环节,随时掌控地面、井筒、地层状况,适时进行动态完善调整,以此提高单井管理水平,培养长寿高效井。同时,该区还根据油井的产状变化,及时调整油井的工作参数,避免抽油机长时间高冲次运转,因交变载荷引起抽油杆断脱造成的躺井现象。

2.3 强化作业井开井管理

应用抽油井故障诊断程序,对杆柱进行应力计算分析,优化杆柱组合31井次,结合作业实施1井次。针对腐蚀严重井,采用耐腐蚀抽油杆及油管。采取长冲程、慢冲次的抽汲参数,减少震动载荷对杆柱的影响。通过2019年不断努力工作,故障检泵井降低至8井次,故障检泵率降至14.7%,与2017年相比,故障检泵率降低2.1个百分点。

2.4 加强地面管网改造

针对腐蚀、老化管线实施更换,2018年共更换管线合计658米,2019年一季度管线腐蚀穿孔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保证了原油产量的顺利完成,有效提高了采油时率。同时开展集输系统流程优化;

2.6  加快新技术的应用

2019年安装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油井共计57口,共发现故障停井16井次,为原油生产情况提供及时的报警,挽回原油损失60余吨。通过自动采集图,可以远程分析油井工作状况、发现隐患,使我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7在低效间开井治理上下功夫

在低效间开井治理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油水井综合措施挖潜增效,让长停井、间开井、低效井重新恢复生产,进而盘活闲置资源,增加开井数。严格落实油井停井审批制度,减少因维护保养造成的停井时间,重点井临时停抽关井时必须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  结论

影响油井采油时率因素很多,要根据生产动态及时分析,结合生产数据分析,从井下管柱、地面流程、设备管理、油水井管理、资料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油井采油时率,达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油井生产过程中,根据供液能力及时调整合理的生产制度,能够大大延长油井生产时间,提高检泵周期的同时,做好防偏磨措施,加强日常设备管理,减少各种造成的停井、躺井,从而提高采油时率。

参考文献:

[1]张秀民优化油井管理措施,提高开井时率[J].内江科技,2008(02):227-228.

[2]陈德春.薛建泉抽油泵合理沉没压力的确定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03,25(05).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改进措施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