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裂缝性潜山气驱试验与研究

2019-09-10衣云宁

石油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裂缝

衣云宁

摘要:针对裂缝性潜山油藏在开发后期,“高水高、采出程度高”与“压力低、采油速度低”的矛盾问题,实施了气驱。总结见效特征: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 注气见效与注水见效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 纵向上高部位气窜严重,影响注气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气驱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裂缝;潜山油藏;气驱

引言

裂缝性潜山油藏具有纵向有效厚度大、裂缝发育的储层地质特征,微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在注水开发中后期后,产能降低,含水率上升,保持地层压力与控制含水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潜山油藏的气驱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各类油藏的先导试验也取得一定成果。注气提高潜山油藏采收率具有更多优势,一方面注入气能够进入注水无法波及的微细裂缝,提高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1  概况

1.1 地质特征

杜家台古潜山开发目的层为上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含油面积2.55Km,地质储量为1049×10t,标定采收率为19.4%,可采储量203×10t。

1.2.1构造特征

杜古潜山是一斜坡背景上北西侧受断层控制的东缓西陡,东西不对称,向南倾没的古地貌山头。

1.2.2 岩性特征

杜古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余石英岩,占85%以上;局部发育呈条带状,分布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和闪长斑岩。

1.2.3 储层特征

杜古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有三种类型,宏观裂缝、微裂缝和少量溶孔。微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孔喉半径一般为0.16~100mµm。

1.2.4 油层发育及油藏类型

杜古潜山属裂缝性潜山油藏,基本属于纯油藏。

1.2.5 流体性质

地下原油密度约为0.7806 g/cm,原始气油比为40-65m/t,平均溶解系数为0.38-0.47m/mMPa,体积系数1.127-1.196。地层水平均总矿化度为4415.0mg/L,水型为碳酸氢钠型。

1.2.7温度压力

杜古潜山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约为22.8MPa,饱和压力为9.61MPa,原始压力系数为1.003。区块原始地层温度96℃,地温梯度3.45℃/100m。

2  油藏开发矛盾

2.1采出状况差异较大

平面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构造高部位油井生产效果较好,且沿断层走向呈条带状分布。

纵向具有明显的分层性。潜山油层上部普遍低产,中部油层是主要产油层,是裂缝发育的主要层位。

2.2 水驱动用差异大

平面上构造高部位水窜严重。在构造腰部注采反应明显,高部位油井普遍见效,水窜较严重,且见效主要方向与断层平行。

纵向上油层吸水单一。吸水厚度仅占射开厚度的29%。吸水层位主要为裂缝发育较好的中部油层。

2.3地层壓力较低

油气驱前油藏采出程度17.22%,采油速度0.06%,累积注采比0.7,地下亏空142×10t。地层压力9.42MPa,边部无注水能量补充,平均6.4MPa。

3  气驱试验

3.1 方案设计

利用现有注采井网,以注采关联井组为单元。注气层位选择油藏中部,一套开发层位,合注合采。注气部位选择纵向上低注高采,构造腰部连续注减氧空气,边缘注水。注水、注气为一套井网,实施过程中可井点轮换,动态调整。设计注采比1:1,实现注采平衡。

4  试验实施效果

4.1 现场实施情况

2015年12月开始,先后杜古25井组、杜古37井组转气驱,其中完善注采井网,实施大修6口,侧钻1口,配套实施监测19井次。

4.2 注气见效情况

2015年12月以来,杜古潜山2个注气井组累注气量为826万方,井组采油速度由0.06%增至0.10%,与水驱方式相比,累计增油0.98万吨。若持续注气开发,预测该油藏最终采收率为22.08%,相比水驱提高2.68%。其中杜25井组采油井9口,8口井受效,对比水驱增加3口;杜古37井组采油井4口,4口井受效,对比水驱增加2口。

4.3 见效特征分析

一是油井含水率降低且受气水交替驱影响。注气阶段驱替剩余油,油井含水率下降;注水阶段补充地层能量,注入水沿水窜通道推进,油井含水率上升。该试验后期在气水交替阶段注入段塞泡沫,对抑制水窜、气窜有一定作用。

二是吸气层位发生变化。注气初期不吸水、次吸水层为主要吸气层,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根据杜古25、杜古37两井组早期吸气剖面显示:杜古25上部油层吸水4.6%,吸气达到94.7%;杜古37上部油层不吸水,吸气66.3%。笼统注入的条件下,气驱对比水驱能够改善纵向吸入结构,减少纵向差异

三是气驱见效方向发生变化。水驱阶段示踪剂显示:杜古25井组仅杜古82井见效明显;杜古37井组杜古31有见效反应,见效方向单一。气驱阶段杜古25井组:杜古23、杜古31、杜古79、曙2-09-8、杜古3陆续见效,其中杜古为低产能捞油井,见效前日捞油1.2t,见效后下泵生产,日产油6.5t;杜古37井组:低产能长停井杜古84套压升高。平面上气驱驱替方向发生了变化,并且气驱向多个方向驱替,增大了波及面积。

5  结论

(1)潜山气驱见到初步效果,预测可提高最终采收率2.68%。

(2)裂缝性潜山油藏气驱与水驱见效方向、层位不同。

(3)裂缝性潜山油藏纵向上不同部位注气时均能见到注气效果,裂缝发育、注气轻度、注气方式、地层亏空是气窜主要影响因素。

( 4)加大注气强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地层能量,但易导致过早气窜。地层亏空程度直接影响气驱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克,李辉,伍友佳,李建.  国内火山岩变质岩油藏注水开发适应性研究 [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09)

[2] 姚淑影.  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D].西南石油大学.2011(05)

[3] 张吉昌.  多元注水技术在裂缝性古潜山油藏的探索与实践 [J].特种油气藏 2012(04)

[4] 文玉莲.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06)

猜你喜欢

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两只水桶
星星
应用电成像测井分析裂缝成因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裂缝
堤防裂缝成因与其抢护方法
裂缝
房屋安全鉴定中常见裂缝鉴别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