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课堂有效发言的教学策略

2019-09-10彭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

彭程

【摘要】课堂上探讨如何促使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以及提升学生发言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的基本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发言对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小学生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发言的培养策略,目的在于突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言所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教学实践证明,开展集体讨论、以谈论主题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竞赛,并适时运用肯定与赞美的语言是促使学生课堂发言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堂有效发言

一、存在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学会表达是多么重要,而表达的重要体现就是要大胆发言并有效发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表达呢?这是许多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題。学生刚进入小学时,课堂上总是响着这样的声音:“老师,老师,我来!”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声音逐渐消失了呢?笔者认为,总结起来,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敢说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也在随之变强起来,出现了爱面子,怕回答错误而被同学嘲笑和老师的否定。而老师的口头禅是“请认真听清楚问题的要求”“有没有其他同学能帮帮他”,等等。这时,如有学生回答错老师的问题,或“帮倒忙”其他同学,那么他们就被嘲笑、被否定,并在他们的心理留下了阴影,从此课堂上不敢轻易发言。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师受到尊师重道观念的影响,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接受学生不同的声音,如有学生捣乱,甚至有表面看起来“不尊敬师长”的行为,就会给学生颜色看,这就势必导致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了冲突,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破裂,从而使得本来爱发表意见的学生变得不敢发表,而本就不爱说话的学生变得更加沉默了。

比如,有一次,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我们曾经遇见了十分尴尬的一幕: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在讲台下却“沉默是金”,哪怕是点名回答,学生的声音也是非常细小。一节课下来,能够积极举手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

(二)不会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一些基础薄弱、理解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把头垂得低低的,并且逃避老师的目光。就算点名起来说,也是断断续续、吞吞吐吐、言之无物。

比如,在学习《凡卡》这一课时,当老师问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部分连表达方法有哪些都不知道的学生顿时一脸茫然,有的学生回答:“写的都是小孩子。”而有的学生答道:“都是外国小说。”甚至有的学生回答说:“两篇文章的作者不同。”但对于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上的不同却没能展开。

二、有效发言的教学策略

(一)集体讨论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表达力。为此,最好采取集体讨论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会在集体讨论中建立合作关系,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一起探讨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会有好的与不好的,有快的也有慢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可以分组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比如,我们可以把全班同学按照一定的搭配比例组成四人小组,并在一节课中设置一两道问题,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一个小组的讨论,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吸收知识、启发灵感,从而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这样自信心也就会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大胆、更大声地发言了。

(二)以谈论主题为切入点

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有些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当然有些学生也很有表现欲,可是想说但又说不到点子上,时间一长,这种愿意说的孩子也会变得不愿意说了。那么,怎样使孩子做到有话可说,并能说到点子上呢?我们认为,课前布置一个与之相关的主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笔者提前一天就布置了一个这样的讨论主题:你知道哪些科学名人吗?他们有些什么样的事迹?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还可以提前布置这样的讨论主题:查阅资料,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第二天回来,在学习课文时,再次利用小组讨论的优势,拓展和优化学生的答案,使得每个学生在脑中都有“干货”,课堂发言的氛围也就更加浓烈了。

(三)开展课堂竞赛

适当的课堂竞争,可以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男女生答题、小组答题的竞赛方式,调动课堂发言的氛围和积极性。教师的角色是统计好在一节课上答题的人数和正确率。优胜方可以要求失败方做一件事(当然这些事件是在老师的监督下,通过全班同学讨论提前制订的),优胜方就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失败方也会在第二天奋起直追。逐渐地,学生就会在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中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了。

(四)适时运用肯定与赞美的语言

适当的肯定与赞美的话语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发言欲望,这是被人们证明了的事实。课堂上,教师也不妨找准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肯定与赞美的语言以代替否定与批评的语气。如,“你朗读很有节奏,你能再次用响亮的声音朗读一遍,让大家都学习学习吗?”“你这道题解答得好巧妙,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答题方法吗?”“你的阅读面真广,知道好多老师都不知道的课外知识!”诸如此类的肯定与赞美的话语会使学生感到暖心,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就会得到提升。当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与赞美中获得了自信之后,就没有了那种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的危机感,从而在课堂发言中变得更加从容淡定,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勇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树立起自信的人生观,他们就能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适时运用肯定与赞美的语言是促使学生敢于发言、争先发言和善于发言的良方妙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