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行人本德育,深挖德育内涵

2019-09-10欧阳惠常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欧阳惠常

【摘要】“人本德育”从字面上理解即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它是相对于脱离了“人”的德育教育而言的,学校“人本德育”即以学生为本的德育,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德育,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倡导人本主义德育,他认为,真正的德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而不是权威。可见,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德育不应只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的教育,而是应创造条件发展人的教育。任何脱离了“人”的本质的教育都是形式主义的教育,起不到德育该有的实效。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为根本理念,实现德育的人性化。

【关键词】人本德育;德育内涵;家国情怀;道德行为习惯;育人途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人,落脚点还是为了人。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如何推行人本德育是我们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实践的事。

一、挖掘文化内涵,激发人本德育情感

我校人本德育以家国情怀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家国情怀作为核心教育思想。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反映着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着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业、产品蕴含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具体的祖国,是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情怀的必由之路。因此,仓门小学充分利用重大的节日、重要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纪念日等为契机,结合均安的文化特色、名人效应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家乡美景、美食、风俗、古迹四个版块建造家乡情怀文化廊,让学生深入感悟家乡的乡味,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家乡的爱,对祖国的情;开展参观均安名胜古迹、参观顺德博物馆、讲好均安故事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念和深入探索家乡的一切,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爱国、爱家、爱生活。一系列的人本德育在学生的见证与亲身参与下水到渠成的达到了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学生间相互传颂着均安的文化:自梳女文化;曲艺之乡;文武名人——清代探花李文田,功夫巨星李小龙;牛仔名镇;均安蒸猪、鱼饼等等,表现出自己浓烈的自豪感,“悠悠乡情教育,拳拳家国情怀”的教育效果在悄无声息间深入学生的“心”间。

二、系列化实践活动,坚持人本德育原则

如果说家国情怀的系列教育活动是走“心”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同样注重“行”动的教育。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好习惯受用终身。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围绕着人本德育的理念开展着系列的行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行动起来:每周的主题班会活动,根据各班学生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可以是表现好的或不好的现象组织主题辩论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身边事、身边人对自己的道德意识产生影响;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反馈社会或生活的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素材,让全校师生参与反馈并作出自己的道德判断;“三节活动”,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语言文化艺术节,思维体验节,体育艺术节通过丰富的活动体验,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学习的热情;“三操活动”,每天20分钟轮流开展跑操、韵律操、羽毛球操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意志力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制作行為规范微教育视频集:第1集《少先队队礼》、第2集《红领巾的佩戴》、第3集《正确的坐姿》等,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示范教育中掌握标准的行为规范。

这种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需要、情感与体验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热爱生活。通过养成教育、班级管理、特色教育为主线,以课堂教育、活动引领为途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成为了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着学生精神素养与文明行动在不断地内化提高。

三、拓宽育人途径,增强人本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条件和前提,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应自觉地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让人本德育走得更远,我们把人本德育主题向“研”究进发,在“研”中深化人本德育的落实,在“研”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在“研”中拓宽教师的育人能力。近二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以下促“研”的活动:传扬均安曲艺之乡的美誉,融合人本德育素材在各个班级开展课本剧的培训,让道德理念通过学生的展演深入人心,把道德教育搬上舞台;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实现知识教学与育人功能的有机结合;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参观、考察等具有实效性的方式,创设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意志。每年的4月份组织四年级学生参加由“太子农庄”组办的踏春活动,六年级学生走访顺德博物馆;为达成家校共育的目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不定期举行大型心理团体活动和专题讲座,如,成功举办“大手拉小手,陪你一起走”等生命教育心理社团活动和“我的童年我作主”等年级家长会,帮助和指导家长应对孩子的成长,较好地实现了家校共育并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实践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邀请王蕙教授指导课题工作,组织家国情怀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让家国情怀教育更具育人效果。

这种建立在家校互研、师生互研、生生参与基础下的人本德育,一方面搭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德育效果更深入人心,带来更显性的内涵影响;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家校共育,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保驾学生的健康成长;再一方面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把工作上升到研究层面,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现了拓宽人本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并最终增强了人本德育的实效。

德育是一种育心、育德的文化活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其教育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我们学校通过走“心”、“行”动、促“研”等多管齐下的育人途径探索人本德育,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道德教育实现着其该有的人性化,并将坚持一直走下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周耀虎.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

[2]相丽.谈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3]国金平.浅谈人本德育的价值[J].科教导刊,2011(02):138—139.

[4]戚万学,唐汉卫.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