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2019-09-10蒋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互联网+高职院校

蒋波

摘要:人才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阶段,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质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当前,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当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就业者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因此,在当前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引言

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增强就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和帮助。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还存在机构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指导形式单一等问题,目前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出现,使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与学习形式,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对策,对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及做好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1“互联网+”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

1.1推进就业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是海量的、复杂的,“大数据”时代已到来。大数据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职院校收集的就业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将不符合要求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筛减;另一方面是利用大数据实现“互联网+”就业指导模式的监控。

1.2推进自主创业

在“互联网+”时代,无数利用网络成功创业的案例教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要学会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在”互联网+”模式中寻找机遇,把握好利用网络就业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梦想,开辟全新的就业途径。

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普遍不够,相关人员职业指导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基本由任课的专职教师或者由高职院校行政人员担任,教师们一方面要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向学生“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还要向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启蒙和教育,“身兼数职”、“一心二用”这势必会导致教师既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也无法更专注投身于就业指导的工作。另外,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高职院校行政人员,所接触到其他社会用人单位或者有过其他社会任职经验的仍占少数,受阅历局限和专业的界限等原因,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水平,在面对精细化和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也难以保证。

2.2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以开设职业指导或者职业生涯等课程为主,采取的是多人、大课堂的授课形式,一味地灌输、“大锅饭”式施教,针对性不强。此类填鸭式的职业指导课程,学生一般“不感冒”,自然而然提不起兴趣。尽管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做了相应的改善,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高职院校仍然不能开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也缺乏比较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指导,造成学生“被迫”不能重视自身的职业指导,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在毕业前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在个人择业与岗位选择上,无所适从。同时还会造成自我认知过高、与实际偏差大,职业定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情况,以至于形成盲目樂观、茫然或者眼高手低的“不良症状”。

2.3就业指导重理论灌输,少实践体验

高职院校在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善于“乐此不疲”地注重就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未能很好地将工作重心分配在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容易造成学生缺乏职前实践经验和必要的锻炼机会。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能力的提升,进而削弱了他们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学生出现“临阵磨枪”难以入职的窘境。尽管高职院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但受众面非常小,学生的实践机会和专业对口的实习概率偏低;高职院校开拓的就业渠道比较狭窄、相关就业信息不对称,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一致。这些情况很容易造成毕业季时,学生因缺乏实践能力的主观原因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原因影响下,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就业指导的对策

3.1加强互联网技术利用意识

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意识,需要三方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对于学校而言,为了提升学生对网络就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在学生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哪些具体课程,并根据具体课程赋予相应的学分标准,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学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顺利毕业。其次,作为学生的就业指导老师,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录制相应的课程,此外,还要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相应的就业指导作业,比如写出相应的就业指导观后感等等,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最后,针对学生自己而言,一定要主动去学习相应的网络资源,为其顺利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满意的工作奠定基础。

3.2更新就业指导服务理念

“互联网+”时代,国际上教育趋势逐渐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为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就业指导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的普遍关注并确立了就业指导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教育实践,实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齐抓共管,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继而达到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的目的。“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标准不再仅仅只由成绩高低来决定,而更应是以综合素质高低为判定标准。这样的素质所包含的重要因素就是能够顺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仍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为学生更好地就业而服务的教育工作,其根本目标,不在于数字上的就业率的提高,而是帮助学生们寻找未来职业道路的方向,这就要求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育者们,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以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的态度来从事这项工作,为学生们打开通往未来职业之门。

3.3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互联网技术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企业的工作,在帮助企业研发互联网技术的同时,自身的技术也得到提升,进而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此外,单位技术人员也可以作为教师被聘任到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技术进行改进,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普及效率,进而提升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

3.4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个性化指导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分析应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助于实现高效、准确、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学工部、教务处、相关学院部门等具有完备的学生基本信息、成绩、校园卡消费及学生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奖罚情况与家长沟通等个性信息。通过分析上述大学生海量数据,根据相应的针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大数据模型及相应分析算法,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提供客观、科学、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另外,就业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特征和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和教材,并梳理出讲授重点。采用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各种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发布就业信息;积极组织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训练,包括生产实习、组织社会调查、模拟面試、参加招聘会等。因此,合理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现状,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更好地就业。

3.5搭建平台,实现就业资源交流共享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主要依靠校级——二级学院——班级——毕业生,一层一层地传递,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不仅使就业信息严重滞后,而且容易使学生曲解信息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就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手中,为学生建立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方式乃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当务之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建立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招聘活动、招聘信息、招聘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就业指导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线上线下互动,同时开发就业指导APP,增强工作的时效性,让毕业生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

结语

“互联网+”时代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空间。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创新就业指导对策势在必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唯有教师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树立正确的服务指导理念,才能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点一盏明灯,照亮就业者未来前进的方向。同时,“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的运用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就业信息的筛选、审核,才能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怡.基于“互联网+”的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研究及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18(29):14.

[2]王艾,罗丽,王海英.当前高校职业指导现状及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8(21):137-139.

[3]肖波.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探索[J].科技资讯,2018,16(05):138+140.

[4]唐昀.“互联网+”模式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智库时代,2018(45):73-74.

[5]谢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9(3):176-177+180.

[6]陈雅婷,邱丞麟,穆闯录,侯冬丽.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3):109-11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互联网+高职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