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9-09-10陈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实践

陈英

摘要: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很有特色的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综合教育效益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借助综合实践课的平台能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探究;合作;实践。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的活动课,它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上好这门课,有利于使学生由学科为主的单线认知形式向立体的认知结构转变,有利于学生知能协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一、综合实践课培养了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

在过去单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几乎都是教师按照教材的规定要求想方设法,去“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按“引导”、“启发”的模式去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总是被动适应。全面和谐的发展就很难得到保证,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就更谈不上。综合实践课则不同,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具有明确目的的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利用语言、形象创设情境,随着情境,学生的情绪动机被激发。如开展的《请到我们桂小来》研究课。刚好有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要来我们学校参观,体验小学生活,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课题前,教师说:“阳光艺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要来桂花树小学参观,作为桂小的一份子,你们将怎样介绍我们的学校,怎样展示我们学校的校容校貌呢?”学生经启导后,思维非常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良好的激趣起到了变“他人要求”为自我需要,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这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开展调查访问(校长、教师、学生),拍校园生活照片,画校园示意图,设计参观路线图,写参观解说词,还商量表演有学校特色的篮球操,用展板展出篮球画、篮球征文稿。最后设计方案被学校采纳,同学们开心极了。

学生在感知实践过程中,必然会知道很多东西,也必然会发现许多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后,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尝试自己操作,跳一跳看能否摘到桃子。教师除了引导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激发学生继续扬起主动探索的风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二、综合实践课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了教学条件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问题,更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一是要学生全员参与,即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抓好学生的个体学习,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水平进行自我学习;二是要学生主动参与,即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合作的主动性,“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要善于“教人”,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做到“三自”、“三有”,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能力有大小,应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合适的角色,占有相应的位置,从而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最优发展。例如:在开展《垃圾分类 我在行动》这一研究课题时,教师利用语言、课件等充分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再在课堂上交流资料,归纳出几个研究方向,如:“生活垃圾分为哪几类?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怎样正确给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方法的有哪些?”“设计垃圾分类标语、设计保护环境宣传画”“环保主题节目表演”等,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分成多个研究小组,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学生小组内随时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把每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小组集体的共同努力之上,从而促使同学间互相帮助,保证了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有潜在的成功希望。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效率。合作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健康的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在组内真诚合作,组际公平竞争,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综合实践课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生认识一切的前提,也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综合实践课重在“实践”,不让学生去实践,去亲身体验,就只是有名无实。虽然我们强调学科课程也要努力使学生积极“实践”,但那主要是指课程里自主学习教材、掌握学科知识的实践,“学习间接知识”仍然是其第一目标,而综合实践课的第一目标则是“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它不停留在玩玩闹闹的活动层面上,而要突破课堂、教材、知识逻辑、学科界限的制约,这是学科课程无法做到的。尽管以往的学科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某个方面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受到学科的制约,大都以本学科单方面的能力培养为核心;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融汇多种能力才能得到解决。例如:在《我的一次访谈设计》课中,我通过观看《鲁豫有约》中采访周杰伦的一个片段主题导入,激活课堂,然后学生自己设计访谈提纲,拍摄访谈视频,以及总结在访谈中进行的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有的小组还介绍了访谈结束时的资料整理。学生在设计访谈提綱、准备访谈工具、确定访谈人员、访谈中的技巧以及整理访谈记录中,孩子们积极思考,小组合作中培养了与人交流大胆表达,采访与撰稿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难题,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又如,在《小厨师》活动中,我让学生定好菜名列出做菜的材料,然后在父母陪伴下负责购买、洗、切、炒、照。上课时学生把做饭菜过程的照片展示出来,通过演说把自己亲身实践的过程讲清楚。那栩栩如生动听的语言,仿佛置身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厨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设计出多种美食,让教师和学生观看。我还设计了三个奖项:实践奖、菜色奖、解说奖。孩子们兴趣盎然。

通过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激发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有益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与他人交往和适应能力的提高,使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小学生有更多接触、学习、服务社会的机会,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落实好课程改革,切实上好综合实践课,将能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实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