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索

2019-09-10游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

游英

摘要:针对现今一些小学生存在情感缺失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善于用爱心去唤醒爱心。要理解、尊重、信赖、欣赏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正面诱导后进生,善于激励与评价。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认识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提高对小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情感缺失 爱心唤醒 有效措施

一、小学生情感缺失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一般感情非常丰富,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喜怒哀乐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当生气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非常愤怒,当高兴的时候也会表现的非常欢喜。然而却有那么些同学的感情、情绪,是和正常人不一样的, 对于大部分感情都很漠视,这就是情感缺失。据报道:某小学有3个年龄相仿的少年,今年暑假的一天,3人一起去野外的一个池塘玩水。一个小伙伴不慎溺水,另外两个孩子居然既不呼救也不报警,“从容”地掩埋好小伙伴的遗物,若无其事地回家。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一方面反映出孩子们可能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冷漠也说明他们缺乏起码的情感。因为情感缺失,所以表现出各种心理障碍。主要是:(一)缺乏同情心。如高年级某班的两位同学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被批评的时候幸灾乐祸,体育课上有一女同学在参加跑步时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块,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安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二)自私利已。如某位同学平时成绩不错,学习也很用功,可从不愿帮助别人,老师有意安排他和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同桌,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助后进生,可他总是敷衍了事,同学来问他题目,他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三)心理承受力脆弱。如我校六年級的一位同学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许多,挨了老师的批评,逃学在家,经老师、家长多方做工作,才到校上学。

因此,对现今小学生中进行情感教育刻不容缓。

二、情感教育需要用爱心唤醒爱心

前苏联教育家阿扎罗夫正确地指出:“在情感世界里,任何什么东西也不会自然地产生,因为这是与学习或者其他工作一样复杂和费力的心、脑、精神工作”。学生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她说“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没有对人的同情、关怀,就不可能有博大的爱。

首先,情感教育需要用爱心唤醒爱心。要使情感教育这一工作真正切实有效,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这就要求教师本人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明白为什么要搞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它的价值在于它把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它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主要看作是把人类已有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情感教育中,要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凭借自身的情感教育素养实施好情感教育,以情育人,以自己的爱心唤醒学生的爱心,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的文化功底。 教师情感教育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功底上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功底,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打交道,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多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发挥自己人格的影响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活动中去。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谈心,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掌握学生的情感表现,进而掌握了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方法。在情感教育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情感不能给予,只能唤醒;不能强迫接受,只能主动感染。情感教育必须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小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我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每当我进入课堂后,都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得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作为教育者就是要想方设法寻找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要使学生有自信,教师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做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如此,学生在自信中会学会交往,不怕挫折。平时,我对学生总是竖大拇指:“你真棒”、“你能行”、“有进步”,这样,学生有了相信自己的力量,就会产生情感的动力。

(三)心理换位。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决定了与某一社会地位相对应的是一个角色丛,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角色。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不尽相同。有时学生希望教师像父母,给他们以爱护与关怀;有时又希望教师是宽厚的兄长,任他发泄胸中的怒气…….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进行心理换位,不能恰当地扮演角色,就不能与学生的角色期待保持动态适应,从而产生角色冲突,根本无法沟通心灵,导致教育失败。由此看来,教师应该重视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乐,沟通师生情感,改善心理环境,提高教育效能。

(四)沉默代替批评。学生犯错误时,直接地当众批评往往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而借助沉默对学生进行间接批评也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适当地使用沉默比直接批评更能震慑学生心灵。许多学生都具有诚实、善良等美好心灵,当他们偶尔犯下错误时,在了解其原因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用饱含爱的沉默方式引导孩子向完善的一面发展,不会因为心灵受挫而失去进取的动力。

(五)善于激励与评价 。激励评价就是用能够激发教育对象积极性和上进心的评价,使之振作起来,努力进取。不少调查资料表明,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竞争意识;缺少学习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等。而实施激励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导向学生,使学生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平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我都会通过激励评价,帮他们找出长处,增强他们的信心。

综上,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就应该关心、热爱学生,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教师的爱心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要理解、尊重、信赖、欣赏每一个学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
浅谈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浅谈制造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问题研究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加强供电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