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

2019-09-10夏美珺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转向困惑教学改革

夏美珺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尤其是新高考改革推进之下,语文学科逐步成为区分学生能力的核心学科,因此从小学阶段教师就必须要把握课程改革方向,扎实推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核心方向解读入手,探索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困惑,并提出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耐心鼓励引导学生等方面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困惑;转向

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而对于小学语文教什么及怎样教的问题,学界的探索一直从未停止,尤其是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变得立体鲜明,层次突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加以揣摩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核心方向解读

语文是一门学生必修学科,但从本质而言语文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多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大方向已经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知共识,但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因而核心素养的侧重也略有不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计宇老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为:

1.语言的积累和规范。重在从基础音、形、义开展建构,掌握汉语的规范化表达。

2.思维方法的掌握和整合。语文是内涵丰富的学科,思维的发散、创新和创造首先需要以学生有效掌握各类思维方法为基础。

3.审美感知与体验。审美的一类比较高级的学习形式,审美的鉴赏与创造需要以学生对审美的感知与体验为基础来展开。

4.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文化的认同感比较模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效引导,让学生产生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最终才可以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困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推进的几项重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本身无可挑剔,但是落地到教学过程,围绕这几个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向,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推进呢?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卖力,但是学生的收获却只有寥寥;教师想要传递给学生更多,而学生如墜云雾完全摸不到头绪。似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更低了,而且很多教师对教学的方向拟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好高骛远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典型问题,要如何期待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精彩生成成为教学研究的一项重点。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转向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重点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主体是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耐心鼓励引导学生,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进教学转向。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语文的教学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是要起到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文化育人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在心态。教师不能单纯从硬性约束的角度,强迫学生去接受字词音、形、义方面的规范,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语文的价值,从心底生出学习语文、了解语文、掌握语文的欲望。

字词难记,但是当教师与他们一起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细品字词深味儿,他们会发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十来字的小文,凝练的是一幅烟波浩渺的壮丽画面,承载的更是广阔的胸怀,这样学生们不仅不会觉得字词难记,甚至还会有强烈的欲望自己也来创作几句。于是便有了“暗夜耀眼星”,更有了“绿叶滚珍珠”,稚嫩的语句中饱含他们明亮的眼睛,炽热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2.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要引导。语文教学不会要教会学生去做什么,而是要了解学生想做什么,并督促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不懈努力,从而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好,乐在其中,帮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作文训练为例,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师给学生列出明晰的写作框架,学生只需要按照这个模式,填入恰当的词语,一篇小文就可以快速呈现,可是这样的要求学生也很难达到,要么出现错别字,要么语句不通,最要命的是学生完全前言不搭后语,根本看不懂整篇在表达什么主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单方面从教学的角度在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思路,因此不妨换一个角度来尝试。

以“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个主题为例,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们这个题目训练写作,而是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小蜗牛的视频,并给大家布置作业,利用周末去户外寻找一只小蜗牛,并寻求父母的帮助来完成喂养过程。一周之后再给学生布置作文“我心爱的小蜗牛”,题目一出学生们想表达的话语就有非常多,从怎样费力寻找蜗牛,再到喂养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还有的学生单纯引蜗牛出壳的细节就写了五六个句子,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条理的表达就自然水到渠成。

3.耐心鼓励引导学生

小学阶段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手段,教师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有深远的影响,如若教学只是一味的说教,将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如果教师可以耐心鼓励引导他们,将会使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学会可能会更加愿意尝试,即使他们并不会巧妙的学习方法,但是也愿意在错误的基础上再试一次,而正是这种坚韧的意志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巨大帮助。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转向愈加细致,教学工作的推进也要更加扎实,教师自身要带着发现的眼睛来授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心底探究发现的热情,这样教学的引导才会更加容易。最后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任燕. 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5): 72-73.

[2]加那提·条了汗;.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C]// 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0.

[3]马义明.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问题与策略详析[J]. 教育革新, 2017.

猜你喜欢

转向困惑教学改革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二战时期日本文坛的转向文学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