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之“行程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2019-09-10覃勇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素养思维

覃勇胜

摘要:数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教学,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之“行程问题”的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行程问题”又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其概念、实际应用及其探究了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对培养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推理思维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问题解决;行程问题;专业素养;数学素养;问题情境;策略

一、前 言

在中小学阶段,问题解决思维的学习是建立模型思想和方程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文先以行程为题为例,浅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对问题解决的教学进行创新于探究,并对存在的问题具体审视,有针对地提出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等策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问题推理、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积累实际处理问题的经验, 为以后更好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概述

“问题解决”是指运用一定的认识处理方式,从最初状态开始,通过个体内心的活动进行到对已明确的目标加以实现,如对某个特定目标进行分析、对比、想象等,运用掌握的知识来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其进行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中有一定的序列性。问题的解决分为常规性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前者是指使用解决的方式一般是指问题具有固定模式和固定结构,且答案具有唯一性、确定性;后者是指必须运用创新的方法和新的程序来处理无固定模式、无唯一答案的一类问题。

三、“问题解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3.1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反映一个或多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在数学应用中,通过对物体运动的时间、出发的方向、运动的轨迹及运动的结果进行量化,我们用一定的数量关系进行表示,来对我们的运动过程予以定量分析。对速度、时间、路程概念的理解是我们理解好行程问题的切入点.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涉及两个物体运动时,存在的“相向运动”、“同向运动”、“相背运动”都是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速度×时间=路程。

3.2小学行程“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3.2.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的积累、充实、提升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历的提升、目标性地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专业素养。对学科内容的掌握是否灵活和对教学的思想是否深刻的领会都是判断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指标。唯有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学科内容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明确定位,以达到自我自己在课堂上的独特因素。同时也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探索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最优化方法,不断开拓思维、创新教学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的模型,来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教学效果,最终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得到好的发散,使以后得到最好的发展,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3.2.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由于受后天环境因素、数学教育因素的影响,个体通过自身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得到的在数学、技能、思维和理念的素养。这一素养的形成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包括数学能力、意识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等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培养对“数”的敏感度、精确度、丰富的感知和领悟;要运用数学模型、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融入到学生具体、丰富的生活情景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认知、了解事物,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要引导学生建立全方位、宽角的观察,建立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认识。

3.2.3巩固基础知识,注重算理教学

随者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基础知识和算理教学越来越得到了教育的重视,算理在数学教学中,其是算法教学的着力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口算能力、估算能力等计算基本功的训练。教师要通过演示让学生懂得而不是仅限于自己知道什么,而要使小学生理解“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研究出发,加强日常训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看起来很简单式子,但是在小学生看来比较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学,引导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例如因子和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分配规律等,在学生掌握算理与算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计算训练。

3.2.4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画图等策略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从数学角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中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基本的策略----画图策略。画图策略是利用各种我们熟知的图形,通过利用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注重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体验画图策略的价值性,画图策略来培养学生解決数学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什么是直角”这个概念,我们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屏幕上出现了生活中常见的许多实物,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并且充分清晰认识角的实质。多媒体其集图文、色彩、声像于一体,能够生动的创造教学情境,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向开发性思维过渡的阶段。

四、结束语

长期以来,随着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上,我们存在轻数学基础、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数感思维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是不容被忽视的。本文作者主要探究了在“问题解决”教学课堂中,如何提升孩子数感,通过以形成问题为例,在后期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唯有教师队伍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中小学生才能获得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梁伟坤;;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之“行程问题”的课堂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7期

2马金环;;对课堂提问的感悟[J];宁夏教育;2017年10期

3陈秋蓉;;聚焦问题 追寻真实有效的课堂[J];名师在线;2018年13期

4吴武淳;;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问题解决办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年07期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