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传统寺院教育与现代新型教育之对比研究

2019-09-10索南东主却杨措万玛才不登完么吉文昌多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教育学校教育

索南东主 却杨措 万玛才不登 完么吉 文昌多杰

摘要:谈起教育,无论那个国家,那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本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藏族传统寺院教育与现代新型学校教育,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内容、方式、特点、目的等进行对比研究,说明了藏族传统教育对现代新型教育的启发,揭示了两者的异同点,旨在对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多一份参考之面向。

关键词:传统教育 学校教育 研究对比

一.传统教育和现代新型学校教育简介

1.从教育制度上

传统的寺院教育有着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入寺学习者一般时间上无规定,认为合适的时候可以转入显宗的学习, 学《习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和《俱舍论》 五大课程。由于藏传佛教的派系诸多,所以各宗派的寺院教育制度存在着一些差异。寺院教育不但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而且对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发挥着重大作用。

现代学校制度是强调制度安排的“现时性”,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与当前改革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学校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学校制度安排,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协调校内和校外关系的制度安排。

2.从教育目的上

传统寺院教育的目的是佛教中有“六道轮回”之说,即 “三善趣” 、“三恶趣”。佛教教义中说,生命就是苦海,每个人固然应该忍受。顺从以便得到来生的幸福,到 “三善趣”中去轮回,而且即使在“三善趣”中, 如果犯了“罪业”,还有坠入“三恶趣” 的危险。因此, 最高的境界是死后不再转生,不再受轮回之苦, 佛教把这种叫做“涅槃”。到了涅槃这个境界就算是入了不生不灭的世界。佛教对一切客观事物用 “四法印” 来概括。

现代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所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

3.从教育方式上

传统寺院教育方式上,一是辩经,寺院一方面要求强记硬背,但同时又提倡辩经,并且形成制度化。二是学习比较自由,想深造就有深造的阶梯。现代新型学校教育方式上有很多种,主要实行讲授法。

二.藏族传统寺院教育与现代新型教育之对比。

藏族传统寺院教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教育方法,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育人方式。虽然这种教育经过了千百年的历练发展,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难免会与新型教育方法有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无论在教育体系还是教育目标寺院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互不相同的,而新型学校教育是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来培养人才,在教育设备和教育结构上都涉及了许多现代化因素,成为了大众公认的育人方法。

寺院教育的特點

1.辩经寺院一方面要求强记硬背,但同时又提倡辩经,并且形成制度所谓辩经,可以是同年级的也可以是不同年级的,甚至双方文化程度可以悬殊到一方是小学生,另一方是大学者! 问答方式也很奇特全体僧侣齐集于寺院广场,席地而坐,问者起立,如果答错,众人大声嘲笑, 这种学习方法很具有创造性,把记忆激活,探讨和切磋。

2.学习比较自由, 思想有深造的阶梯 。显宗学习也是逐年逐级地就读便行,没有硬性的考试,不存在留级,跳班之类这一阶段,重在训练综合素质,强调以佛教十善规范思想和行为,而不在学业成绩的十分突出,于是拓宽了教育面寺院的门也是进出自由,深浅停续相适应。

3.强化教育。 对那些活佛特别是大活佛,当认定以后立即开小灶,派最好的老师专门强化教育,特别是大活佛,是从许多同龄儿童中选出来的,挑选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慧根即必须聪明伶俐 ,教的老师又是从许多大学者中挑出来的。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教育的方法也是科学的。学习和掌握综合(基本)技术和有关的专门技术,进行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教育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论路线,理论联糸实际,重视理论,重视观察、实验、操作和社会实践。

现代教育的特点

1、普通教育:中国的普通教育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就是指普通高校教育,不包括艺术院校。

2、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3、成人学历教育:指整个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不论其内容、水平、方法如何,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不论是延续或是取代学校和大学进行的初步教育以及在企业的学徒训练。

4、艺术教育:美育的的核心,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三、 佛教教育的伦理道德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于佛教积极的派生用 , 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佛教源于印度的封建时代 ,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统治 , 倡导 “种姓平等” 。这种思想对推动藏区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农奴制 , 无疑是起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作用的。佛教宣扬慈悲时 , 谴责怪吝贪婪 , 而赞美慷慨施舍 , 舍己救人 ;主张诚实守信, 反对欺诳失信 ;赞美善良 , 鞭挞丑恶;宣传利他, 反对自私自利等等 , 也在客观上暴露了阶级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和民众痛苦的现实 , 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佛教的这些超级派生的积极作用也是佛教能在藏区生存发展并为广大藏族百姓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有助于藏族人民吃苦耐劳 , 诚实淳朴、 仁慈善良的民风的形成。

最重要的是佛教注重众生平等 , 慈悲博爱。佛教中博爱与怜悯的道德观建立在业报轮回与依正不二之上,因而彼此间应该互相谅解, 爱护和关心 。佛教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因为它的价值与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无法取代的 , 因为它展示的是终极价值教育, 呈现着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这里教育和信仰有了深刻的关怀, 还必须有终极关怀, 而信仰是承载终极的关怀的唯一方式 。这就表示现代教育要吸收藏传佛教教育中对受教育者道德思想方面的注重。信仰基础上的教育有一些基本要素 , 必须守护的核心价值, 使命感 , 终极关怀和仪式境界 。这些要素使一个受教育者成为快乐 、 负责任、 关爱生命、 庄重自爱的人。

总之, 藏族传统教育文化是藏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的灿烂文明 , 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 是藏族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待开发与利用的一座难能可贵的 “富矿” 。它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 民族感以及对自然 、 生命、 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 , 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 , 汲取历史智慧 , 认同民族文化, 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 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 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优秀的藏族传统文化也是对藏区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 人文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 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管是寺院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为藏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面对现代社会的需要寺院教育自身应该有所改革,保留自己的特色,吸取精华,扬弃糟粕,为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需要,并且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协调,要与现代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继续发扬传承和发展藏文化的作用。现行的学校教育虽然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是可以看出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多不适应藏区的实际问题,在办学路上是遭到了很多难题,也应全方位地通过仔细思考和研究,进一步的改善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南文渊.高原藏族生态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多识.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

季羡林.禅的文化与文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猜你喜欢

传统教育学校教育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校教学中的慕课及传统模式关系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承继传统,完善教育
高效课堂必须以课堂内外和师生皆高效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