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篮球为载体 激活校园体育文化

2019-09-10刘杏葵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篮球策略

刘杏葵

摘 要:本文针对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构的因素,提出通过建构校园篮球课程,激活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策略。

關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篮球;策略。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而幼儿园面向的是3-6岁的儿童,比较其他学生群体,幼儿习惯的养成、品格的形成都建立在对成人的模仿上,成人的潜移默化在幼儿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幼儿园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除了师幼还应包括家长。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不仅能使师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为学校增添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效地提高师生生活的质量。

尽管我们深知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幼儿园却始终很难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认知上的局限性,在幼儿园一直强调孩子玩得开心,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每天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包括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重视趣味性忽视社会性,玩味往往盖过了 “更快!更高!更强!”“积极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精神文化。另一方面也受师资力量的制约,幼儿园以女教师居多,加上缺少体育专业的教师,因此难以系统、科学、持续地进行体育文化建设。再者周边地区不具备良好的体育环境也是制约幼儿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因素,即便是有较强体育锻炼意识的家长也只能带着孩子在小区公园跑跑玩玩或骑骑自行车,很难像西方家庭一样周末带着孩子欣赏一场精彩的运动赛事,孩子自然很难对一项体育运动保持持久的兴趣。

在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有策略地开展篮球活动,可解决上述制约体育文化建设的问题,有效地激活校园体育文化,营造家、园、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树立全民健身、终身体育观。

一、优化体育环境,提供物质基础。

1.根据幼儿园的场地特点,因地制宜的在各个场地、角落,投放大量的篮球和高矮不一的球架,让幼儿随手能拿到篮球,随时能即兴玩一下篮球,或投篮、或拍球、或互相抛接球,使篮球活动成为一种便利的活动。

2.创造条件,建设正规篮球场。很多幼儿园都有设幼儿篮球场,但往往忽略了成人篮球场的设置,其实成人篮球场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受场地限制也应该设半场的成人篮球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要是在成人的影响下爱上体育运动的,很多幼儿园只关注了幼儿篮球活动的需要,却忽视了家长、教师篮球活动的需要,因此当篮球活动开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停滞不前,所谓的篮球特色也只凸显在幼儿篮球活动的量上,并非真正形成师幼、家长为主体的群体文化。社会大体育环境有所缺失虽非我们能解决,但我们可以着眼于小环境的创设,为教师、家长提供能随时露一手的便利,真正让成人感受运动的快感,而并不只是为完成亲子任务。

二、重视师资培训,支持课程实施。

幼儿园老师普遍缺少系统性的体育理论学习,要实施篮球课程,就要掌握相关的篮球教育理论知识。幼儿园可以选派骨干老师参加《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幼儿基本动作各内容要点解析》等专题学习,提高体育教育理论水平,树立科学运动的观念。此外还要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班在实战中掌握幼儿篮球的各种技能,学习幼儿篮球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女教师为多,由于对篮球规则和篮球技巧不熟悉,因此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容易将技巧练习放在单一的拍球上,在拍球的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幼儿拍球时的手型、姿势,从而降低幼儿学习篮球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同时为了全面推广篮球活动,骨干教师学习回来后,就要承担起对全园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的责任,分享学习心得、推广交流学习经验,定期组织全园教师进行幼儿各年龄段篮球基本技能动作学习及幼儿篮球游戏组织的教学。幼儿园全员可以开展篮球教学、组织篮球活动是支撑篮球课程开展的保障。

三、尊重年龄差异,构建篮球课程。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特有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篮球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篮球教学,逐步构建系统的篮球课程。小班级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平行游戏为主,自己玩自己的,所以在组织游戏时适合开展个体的篮球小游戏,创设情境使幼儿和篮球做好朋友,让篮球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中班孩子合作意识开始形成,这阶段可以增加合作性的游戏,如相互抛接球等,同样的运动技能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来提高难度,从而保持孩子对篮球活动的兴趣;大班孩子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可以增加集体竞赛活动,这种集体竞赛活动不仅仅是指对抗赛,还包括一些集体接力赛,以体现篮球活动的全员性。竞赛游戏除了培养幼儿团队合作、交流组织的意识与能力外,还培养幼儿敢于竞争、不怕困难的体育精神,同时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四、开发家长资源,丰富篮球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对体育活动的投入程度影响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孩子保持运动热度的关键。结合《指南》中对健康领域的要求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适合小中大班各年龄段的亲子篮球游戏,并在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中推广,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特色,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氛围,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亲子运动的乐趣,亲密亲子关系。家长的参与会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使篮球活动得以持续地进行。每学期的家长篮球班际赛都是家长朋友们翘首以盼的盛事,为了准备比赛,各班家长自发组队带着孩子到各篮球场训练,由于家长群体中就不乏专业的高手,因此比赛场上精彩表现往往毫不逊于专业的篮球比赛,加上各班孩子的呐喊助威,恍惚让人置身于NBA的篮球赛场上,这就祢补社区体育文化氛围薄弱的不足。而另一方面又是孩子把父母带进了健康运动的世界,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周末时间,比起舒适休闲的喝早茶、逛街活动,他们更愿意带孩子一起到公共运动场所和孩子一起玩篮球游戏,树立了更加健康的亲子运动观念。

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让孩子从被动接受体育课程到主动融入体育活动,如今“我要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已在校园中逐渐形成。激活校园体育文化生命力,最终是为了诱导师幼、家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体育对生命的成长发挥持久的影响力,甚至成为伴随一生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篮球策略
街头篮球文化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