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2019-09-10叶发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叶发平

摘要:中学教育在学生教育路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辨别是非明智懂理的关键时期。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数千年摒弃糟粕取其精华,是唯一一个没有断过的古老文化。其博大精深之处在于他蕴含了整个民族法阵的根基和血脉。在中学时期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提升中学生民族自豪、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的日新月异影响着孩子们的教育。为跟上时代,我国的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改革。中学则是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是最直接传授传统文化的科目之一,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起着培养素质、树立三观的重要作用。对于引入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如《论语》、《木兰诗》等,是大家从小耳熟能详的经典传统文化,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基础。由于在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国在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方面还需重视和改进。

一、在中学时期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生活的便捷,也使社会风气的改变。中学时期的学生在外界的影响下易产生浮躁、攀比等行为。所以这个时代的教育改革更要求学生能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当下实行的素质教育。中学生作为我国占比较大的人群,是最应实施传统文化渗透的人群。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魂魄。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没有断过的古老文化,能明确的指出中华名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中学生在接受文化渗透的同时能培养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认同。习近平书记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不敢正视和不懂珍惜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自我、没希望的民族。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中学时期的学生而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在三观意识以及文化人文教育培养树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时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其道德人格能够加以完善,不易被不良风气影响。

二、通过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传授国语的一门学科,在教育界多次的调整比重后渐渐被重视。语文授课效果以及教学内容的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争议的话题。中华文化中很多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更是语文课本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等传统文化的解读都要求有一定的文学水平。而语文是培养文学水平的最重要途径。初中语文在学生国语教育路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要求既脱离了小学语文的简单和基础,又没有高中语文的广和多,更要满足在意识培养重要时期的青少年所需的文学教育和素质培养。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的渗透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拓展,同时培养其道德人格。《论语》十则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传达的便是要虚心向人一切人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表明了人才需要经过艰苦磨练而成。

通过古典诗文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体会到国语的独特魅力,教授母语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特有的温、良、恭、俭、让等美好品质。有利于打破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过于形式化,目的化的不良现象[2]。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手段

对于刚脱离小学语文教育的初中生,一些学生会觉得初中语文晦涩难懂,更懒得背诵。这便导致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积极性不高,上课效率低下,教学进度缓慢等状况,更严重的产生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问题。此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变成了一大难题。俗话说,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教师应积极尝试多元授课,应用多媒体设备,从制作PPT讲课到播放视频、播放音乐。将课本中相关内容制作成视频及音频。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五感。如,在讲授《观沧海》一古诗时,可播放优秀古诗朗诵者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此诗的气势雄浑,并请学生模仿朗诵。《木兰诗》作为长篇诗歌,一直是大多数学生们背诵时害怕的篇目,作为教师,在讲授此篇目时便可引用动画片《花木兰》的片段辅助学生记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传统文化。

此外,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学的渗透并不全是教师和教育界的责任。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近些年中国风盛行,从中国话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到汉服的受欢迎,以及以古诗文为词的古风歌曲的创作。这些无疑给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者应把握这个时机,将传统文化转换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3]。

结语

综上,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精神文化和人文教育共同选择的。中国的古典艺术和传统史学通过诗词歌赋为载体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内,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涵有所了解,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培养我国青少年的三观和道德人格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