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2019-09-10成欣欣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高校改革

成欣欣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水平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改革中深入运用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更加显著的帮助,因而对于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内涵和意义进行探讨,在研究性教学的视角下反思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并讨论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运用研究性教学的途径,可以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132-03

Abstract: The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rofes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public enterprise management tal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level of curriculum teaching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In-depth use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teaching reform has more significant help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th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teaching, rethin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discussing the ways of applying research teaching in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course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useful ideasfor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univers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前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承担着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大量拥有现代管理技术、理论、方法的高级专业人才,从而为社会的体育、环保、文教、卫生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为给学生传授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引入研究性教学,推动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概述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从教师的教学层面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科学观。从学生的学习层面来说,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自身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二、研究性教学视域下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研究性教学的视域下对当前的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授受式教学为主

在经过了教学改革后,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授受式教学仍然在其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然是以教师的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例如,在案例教学当中,教师并没有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来组织学生对于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仍然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从而使案例沦为单纯地用来说明理论的例证,成为了论证观点的“例证”。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中心思想仍然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而并非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的形式是新的,但是内核却仍然是旧的一套。

(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在研究性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的是指导,而学生需要以“主人”的身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获取与应用,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體性。而当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学生普遍体现出了学习主动性的不足。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少有学生会采取主动的姿态做出回应。小组讨论也更多是走流程,形式主义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体现出主动研究与探索问题的精神。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等着教师在课后将教学课件、学习资料上传,从而应付课后的作业与测试,使得许多学生在经过了四年的课程学习后,仍然没有形成较好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也远远达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缺少从公共管理学科的视野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精神培养缺失

创新精神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者来说,创新精神也必不可少。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今后在面对新的管理问题时才能及时找到新的管理方法与思路,解决新的问题。这也是研究性教学需要实现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当前的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极其有限的。照本宣科的教学会让学生被限制在教科书上,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拓展与发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巨大的思维惯性,造成学生创新精神的严重缺失。

三、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课应用的意义分析

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突出弊端,从而使高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水平得到提升。研究性教学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的提升。在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与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从基本内容上看,研究性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教科书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利用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以及方法来探究现实生活的情境。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进行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其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此过程中站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上思考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而且还能够亲自参与其中,解决具体的问题。面对与自己的生活有紧密联系,并且熟悉的内容探索欲望将得到更好激发,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通过研究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研究性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对于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立足与现实生活,发现公共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实践,运用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学以及政治学等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以知识来引导实践,并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当中,验证学习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四、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课应用的对策探讨

在公共管理专业课中,研究性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在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采取合适的对策,将研究性教学全面应用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教学当中,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主人,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得到充分凸显,培养学生在研究性教学当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得到提升,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导代教,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过程中大包大揽的观念,以指导来代替传授,将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负责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探究的思路,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思路自主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进行相应的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探究。学生的知识获取是通过自我建构得来的,而不是教师的被动传授获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公共管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基本形式。我们知道,在研究型教学中可以采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形式。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以一个具体的社会公共管理专题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专题自主查找资料,形成自己对社会公共管理专题的见解,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公共管理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展开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讨论专题组织者的角色,而讨论的过程由学生来自主进行。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深入到现场展开社会调查,从而形成对该社会公共管理问题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并且对于学生的社会调查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改造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无疑是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培养影响重大。在研究性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关注公共管理学科原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公共管理问题的情境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兴趣,从而引导學生自主体验与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通过研究性教学将公共管理学科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还原出来,利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质疑与批判精神,形成自己对公共管理的独立见解,达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效果。同时,研究性教学也是开放式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多种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合作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讨论式教学等形式,并且进行综合运用。通过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对公共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各种新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从而避免在公共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最终使教学改革陷入到形式主义的误区当中,新瓶装旧酒,严重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三)开发研究性的教学课外研究

在学生公共管理专业课学习主体性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将课内学时缩减,将课外学习增加。从而使研究性教学能够充分摆脱课本与课堂的局限,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探究融为一体。为此,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发合适的课外研究,让学生围绕具体的课外研究课题自主查阅参考文献、参考书籍,自主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社会调查报告。通过开放式的课外研究作业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研究与探索的能力。同时,高校与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与创新活动,实施针对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将学生作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当中,利用实际的公共管理科研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掌握探究学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探索性研究能力。同研究性的课外研究活动,学生能够真正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运用,能够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理解,实现对知识认知由表面走向深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人才来源,高校要想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目标就必须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通过教学改革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新时期,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改革当中,必须充分挖掘其对于推进教学改革的潜力与价值,找到将其全面运用于公共管理专业课教学当中的有效对策与途径,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运姣,罗超群.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5):498-503.

[2]刘信阳.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主体性培养机制探微——以S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4(4):5-9.

[3]孙建华.研究性教学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个案研究[J].学园,2013(35):1-2.

[4]张家智.关于《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以滁州学院法政系公共管理专业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4(5):129-131.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高校改革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