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

2019-09-10刘沙沙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制度

刘沙沙

摘 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一场制度变迁,它成功地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促进了经济的极大发展。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指出现今中国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制度

是什么在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发展的轨迹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变迁。但在改革中不断出现新生事物,没有范例可借鉴,所以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制度和理论都要创新。

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从1979年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重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主要是围绕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进行改革试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改革的重点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各种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同时,在农村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商品经济。

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否定,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回顾改革历程,从总体上调整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给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一,经营机制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在于增强城乡公有制基本单位的活力。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使农民的劳动成果同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改革,重点是调整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强化责任。过去那种国营企业基本上是行政单位附属物的状况已经得到改变。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社会分配结构方面,改革已经打破了过去那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促进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有优势,发挥主导作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有长足的发展。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社会分配结构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只要合法都是可以并存的,对一切非法收入,政府依法严加取缔。

第三,在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方面,改革己经打破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单纯依赖行政手段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更不是私有制基础上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命脉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重要的经济活动仍主要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运行的。在国家的宏观管理方面,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也已经进行了改革。

第四,在对外开放方面,从1979年中央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灵活政策、对外开放以来,目前已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陆续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外商投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打破了过去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扩大。

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前进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是: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在过去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其次是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8年时间里做的三次調查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再次是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

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新旧体制转换期间新体制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旧体制的运行机制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因而产生了种种摩擦和漏洞。二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创造性事业,难免发生这祥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某些失误。比如在推进改革时,对国情认识不足,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艰巨性缺乏认识,因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急于求成。再如,在改革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经济体制过程中,忽视了必要的适当集中等。这些问题是在前进中发生的,虽然是插曲,但不可忽视。

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几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主要是整顿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特别是要解决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这是当前改革开放遇到的主要障碍,只有彻底扫除,改革开放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治理整顿正是为了稳定经济,为改革深化创造条件。

我们应该始终贯彻深化改革开放,也应该不断推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消除贫困,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始终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完善。

三、如何看待新中国70年的经济成就

对于新中国70年的发展,很多然分为两个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段,而且这两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第一阶段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一阶段在前一阶段发展基础上进行了经济体制上革命性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用后半段否定前半段,更不能用前半段否定后半段。

應当认识到第一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能只看到当时的问题,否定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刚解放时我国是工业极端落后的农业国,加之抗美援朝,可以说经济状况困难重重。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前30年的GDP增长速度超过6%,高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且高于当时的绝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更充分说明了制度的优越性。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现实的必要性。当时世界范围内可供参考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以苏联模式为样板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会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从现实看,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如果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秩序必然非常混乱,很难在较短时期内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正是通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建设重大项目,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说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不能否定当时计划经济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远比世界上各资本主义国家要高,与前30年相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完全能够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因而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是因为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GDP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世界第10位左右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我们就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肪,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4]宛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展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0。

[5]魏茂泉.学习《纲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理论学习, 1996。

[6]洪炳堂.改革的探索———读《真正把改革放在首位》。南方经济, 1987。

[7]高尚全.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科学社会主义, 1987。

[8]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9]张宇.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0]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某些单位的制度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