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下中年级读写结合的思考

2019-09-10谢乐定

学生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写模仿语文核心素养

谢乐定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是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基础,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的全面学习能力,使阅读与习作能力相互促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模仿;补充;改写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中年级语文教师,怎样把“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呢?

一、模仿,仿在文本经典处

1.模仿典型句式,积累好词佳句

对于那些用词准确、刻画生动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锤炼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记得名人说过: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之一。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中的句子,“黄黄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比如,表示颜色的叠词(黄黄的、红红的)、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树叶—小扇子、枫叶—邮票)、准确的动词(扇子—扇哪扇哪、邮票—飘哇飘哇)、描写事物的特点(夏天—炎热、秋天—凉爽),然后说“你能仿照句子说一说你身边的事物吗?”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如:白白的云朵像一团团棉花糖,飘啊飘啊,飘进小朋友的梦里。弯弯的月亮像一艘小船,飘呀飘呀,带我遨游天空。闪闪的星星像一只只小眼睛,眨呀眨呀,陪我进入梦乡。这样,学生在模仿、迁移、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典型句式的吸收,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模仿精美段落,学会巧妙构思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片段仿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尽量寻找教材中描写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的精美段落让学生仿写。比如,教学《海滨小城》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第四、五、六自然段中找出关键句,学习作者围绕一个关键句,从不同方面写一段话的方法。然后,带着孩子们观察校园,选择校园的一角,再从上述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以“校园的____更美”进行仿写练习。

二、补充,补在文本空白处

1.续写结尾

不少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空间。《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刚好在风中飘动着……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孩子展开想象,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习作能力。

2.扩展情节

一篇课文中的描写总是有详有略,扩展情节就是对课文中略写部分进行扩充,化简为详。在教学《花的学校》时,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或许你曾瞥见过风中颤颤的花朵,或许你曾观察过清晨带露的花朵,仔细回想,问问自己:它们的枝叶、花瓣、花心,是怎样随着风儿摇摆?它们与草地有着怎样的互动?它们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扩展情节的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描述插图

中年级教材,几乎所有的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可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文练笔的机会。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插图变成文字,提高了他们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他们学过课文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写出画面内容,比如古诗《山行》《贈刘景文》《夜书所见》中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色。

三、改写,改在思维发散处

1.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即在句子主干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如教学第六单元“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可以这样引导:“说说为什么喜欢夏天的夜晚?”接着让学生把想到的词填到句子中“因为夏天的夜晚有()的月光、()的星星、()的萤火虫、()的知了……学生想到了“皎洁”“眨着眼睛”“提着灯笼”“不知疲倦”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写几句话——“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凉风徐徐地吹拂,驱散了白天的炎热,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夜空中飞舞。深蓝的夜空中,星星在快活地眨着眼睛。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听他讲他小时候的各种趣事。”这样,通过给句子“添枝加叶”,学生对文本进行加工,有效地内化及应用了语言。

2.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是指加上自己的语言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运用文本语言的目的。教学《带刺的朋友》,可以根据课后习题“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这样学生就要多读课文,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移一移、接一接”整合了文本中的精美语言,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老师如果能将读写结合贯穿于中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读中学写,从读中悟写,使读写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实现读写“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张军.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10):46-46.

[2]孙建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03(09):10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平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策略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xywxd2018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改写模仿语文核心素养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