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意识培养

2019-09-10卢毅莹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数学

卢毅莹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到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科学的程度。”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母科”,既展现了自身的应用价值,也为社会创造着价值。在数学教育领域,“大众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应用”的观念正成为当前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三大趋势,其实质都是强调数学的应用[1]。重视数学应用是世界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基于这样的趋势,我们需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看法。

一、解读课标,理念先导。

正确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实施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其中以“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程设置重点强化应用意识的培养。

应用意识包含“应用”与“意识”两个方面[2]: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总的来说,数学应用意识就是个体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观点、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语言、思想方法来理解、表达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个体精神层面的意向活动。

二、课堂教学,用心打造。

数学应用意识有潜在性特点,与数学知识、技能及相关教学活动相生相伴,因此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应有长期性、发展性的教学理念,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性知识[1]。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人的认知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因而常常对较为抽象的形式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觉困难。正是由于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以及实际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课堂教学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背景中,以促进学生理解应用,让思维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关注一下几点: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活应用意识。

以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能促进不同背景下学生应用意识的持续发展。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最大程度上还原到学生熟知的认知情境,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经历“四能”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二)亲历探索过程,强化应用意识。

掌握了数学学习方法,就如手握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数学方法的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虽然习得了不少数学学习方法,但常常处于不知用在哪里,不知怎样运用等的尴尬境地。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并协助学生串联各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运用知识的动机和欲望,发展和强化应用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应用意识。

最近几年,小学教材加强了对“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版块的设置,安排和修订,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的实践过程,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应用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教学中,要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4]。

三、作业设计,实践创新。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

(一)设计市场调查,为复习课搭桥。

我们常说数学课堂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是因为数学本身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且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走出学校的“小教室”,走进生活的“大课堂”。经常开展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布置相对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接触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在不自觉或无目的的状态中将应用意识发展成为自觉或有目的的行为,并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去解决感兴趣的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注重学科融合,设计特色作业。

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将数学与美术相联系有助于凸显数学的艺术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圆》。伽利略曾说:“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尽管如此,但在这个世间上却没有一个真正完美的圆。这就是数学跟生活的区别。而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都以圆的形式呈现给我们:十五的月亮、耀眼的太阳……随处都能见到圆的踪影,感受圆的魅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份作业,让孩子们根据圆的特征和性质,设计美丽的圆图案。学生通过描与画,感受圆的美、数学的美,利用图形可以优化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从中也领略到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为我所用,并且用到点上。

(三)借助科学实验,验证数量关系。

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跟科学的教学内容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为例,例题介绍的是水结成冰,体积变大了,反之,则体积变小了的自然现象。

为了让学生体验这一科学现象,我布置学生回家亲自观察测量,并算出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如此实验性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机会,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数据的变化过程,利用数据解释自然现象,同时体会现实生活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计这种实验性作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等不起,又急不得,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意识启发。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应用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等學生将来走上社会,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也能时时记起各种数学策略,数学素养使他们终身受益,而这恰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郁军、张佩玲《核心概念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164-181

[2][S].《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郭伟、吴文娜.浅谈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育,2016(7-8):22

[4] 林宏滨、洪菲菲.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J].小学数学教育,2018(10):16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数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消防意识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