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分析

2019-09-10刘银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因材施教学困生

刘银清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作为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學阶段各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都得到了改变和创新,而在小学阶段各学科学习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度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因为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而降低学习兴趣,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就在此基础上,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着手,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因材施教的转化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度较低,基础性较强,是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如何采取措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本文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因材施教转化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对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过于注重对教材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观察和了解,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缺乏挂住,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检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大多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提高,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不少教师并没有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大多采用大包大揽的方式,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基础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挑战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家长没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家长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没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也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家长甚至主张学习无用论,久而久之,这样的思想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会慢慢的降低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理念也会受到影响。

(三)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心比较重,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被动的进行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在加上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持久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好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因材施教转化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学原则,科学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在教学课堂上实行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所带来的影响,深入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然后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化教学等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还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比如,在新授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内容,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了解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针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设定难度较低的教学任务,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其掌握了基本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设定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工作的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着手,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比如,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在结合实际生活后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少数学知识和概念比较枯燥单调且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极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现状,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困生的目标设置不能太高,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相关教学原则时,循序渐进的设置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一步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变式训练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后能够及时的做到查漏补缺。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创新评价方式,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创新评价方式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他们渴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认可,但是由于其抗挫折能力较低,受到挫折后无法自行调节,变压力为动力,自信心会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失败和落后的时候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自己,给数学学困生自信,引导其正确的表现自己。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针对性的选择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肢体的鼓励。同时,教师不能将考试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唯一因素,要创新评价方式,将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评判标准中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的鼓励学困生的积极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降低,成为了数学学困生,为了对这类学生进行转化工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学原则,科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并创新评价方式,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05) .

[2]李悦.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 (02) .

[3]类维汉.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 2018 (15) .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因材施教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