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的情感表现

2019-09-10茹秋霞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光辉

茹秋霞

摘要:在17世纪古典主义与19世纪浪漫主义的绘画作品对比下,浪漫主义宣泄炽热的情感,但17世纪古典主义在崇尚理性光辉的传承中,也有着特别的情感表现,那么17世纪古典主义的情感表现是什么呢,就是本文所旨。且17世纪古典主义情感是對17世纪古典主义之前情感的一种延续,对后世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17世纪的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光辉,且这时期传统绘画技艺达到了高度的发展。虽然这种极力控制自己情感的17世纪古典主义没有重视情感的浪漫主义来到有感染力,但是也不否定17世纪古典主义中是有情感表现的,只是更侧重于理性表达而已,且这种理性精神的表现比浪漫主义更为艰难,它从认知层面还原了情感表现。其表现在17世纪古典主义高度认同的古代标准下,使道德得到了规范的理性精神,并在这种规范理性的精神中表现情感,这是事物与自己内心所吻合而爆发出来的三观契合,特别是涉及到历史重大题材的作品或宗教文化作品上,除了绘画的美感与高超技艺外,更是一种复杂情感的高度概括。

就普桑彰显理性光辉的作品《阿卡迪亚的牧人》而言,在充满惆怅、哀思又带有希望的氛围中,仿佛默默的述说着对生命、对死亡的思索。但在这充满智慧的气氛可以感觉到普桑内在十分冷静的情愫,也表现出对生死方面的情感需求。这种理性的思考抑制了他情感方面的宣泄,但这又或许因为这种似有若无的情感抑制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而在这神秘的理性光辉下是情感的窃窃私语。

而在约翰内斯·维米尔经典的作品《带珍珠耳环的少女》中,这种情感的渲染更为迷人,画面用的也是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的写实技巧,崇尚的是理性精神,但直观这种饱含深情的五官,一种微妙的情愫在荡漾,从这复杂的眼神中,就想一探这女人与画家的究竟,思考这画中复杂的情感。而在看完与《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相关的资料或电影后,对这种理性束缚后的情感表现就更隐约的打动着我们了。

这两幅作品是说明17世纪古典主义的绘画是有情感表现的。但与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相比,不管是从色彩还是构图等表达的方式上,还是从作者内心情感的释放上都略显得内涵些。首先在表达方式上《自由引导人民》从奔放的色彩,强烈的对比以及旋螺式的构图上都可看出比17世纪古典主义的严谨、内涵来的有冲击力,有气势且灵活。其次情感也来的比较热烈,《自由引导人民》表现出德拉克洛瓦的内心,表达出想为国家做贡献的激情,甚至把自己也安排在战场上,这种表现比17世纪古典主义更直接更直观更随心。

又如在浪漫主义的代表作《美杜莎之筏》中,高举非洲黑人的那种希望,更强调了高级情感的意料之外,这种悲剧性的情感来的急切,紧张而憧憬的局面表现出瞬间的柔情,而这种直白的情感宣泄与古典主义的理性,压抑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浪漫主义的情感对17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是一种批判,然而我们是多情的,既崇尚17世纪古典主义的朴质理性,也入迷于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微妙的情感,同时还着迷浪漫主义热烈的情感,甚至想要更多。

而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情感发展脉络中,遵循的是借古喻今的原则,但在17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情感也受多个时期的影响,并影响着后期的情感,包括浪漫主义时期。早在原始时期人们就描绘牛、羊等食物以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谈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模仿说”必定想到柏拉图的“理式说”,模仿或再现是表象而非本质,即重视内在的情感。古罗思想家马欧古斯丁也认为模仿应该是不可见得世界,即内心世界。在中世纪也从现实世界转向了心灵世界。而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哀悼基督》中除了沉重题材和典雅美感外,更是一种情感的表现,一个深度的抒情,还有更多的情感思想理论需要我们去探索,但也说明17世纪古典主义是有情感的,而且受到了17世纪诸多时期之前的影响,并对其后时代的延续与发展也作出了贡献。黑格尔的艺术死亡预言:“一种事物正在走向终极的墓前演说”,这预言是一直备受质疑的焦点,而情感或许在其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有生即有情,有情既有艺术,17世纪古典主义的情感也会对后面的发展而产生影响,周而复始。

17世纪古典主义的情感在于背后的故事的支撑,一种对情感理性知识的概括。在17世纪古典主义阐明理性的光辉下,一种使道德得到规范的理性知识,从具有影响的情感感觉再上升为就有决定作用的理性认知。这并不是我们普通、一般的情感,不是痛苦,挣扎,恐惧,愤怒,愉悦等情绪,不是丰富的肢体语言、诗歌、音乐,亦不是对某事物的钟爱之类的感情。17世纪古典主义这里的情感是艺术家与自己内心所吻合爆发出来的感性认知,是触及灵魂有张力复杂的感性作品,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自然而然的流露情感的理性阶段,表露的是震撼使人升华的情感,这情感不仅仅是感性的,还是一种规范的理性知识。特别是涉及到历史的重大题材的作品,更是一种崇高情感的高度概括。如阿格桑罗斯的《拉奥孔》,除了挣扎肌肉达到的极限,甚至是痉挛的紧张激情的气息外,还有一种崇高的美感或力量感,一种高度的情感表现,更表现为一种高级的理性知识,因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从控制到释放都完美融合的作品,是充满激情的作品,从画面的氛围上的强度上,这种感性当你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后,更具有魅力,也就从视觉的真实走向了心里的真实,这也许就是黑格尔的哲学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

结束语:

在17世纪古典主义必然的普遍理性上,感觉偶然的特殊感性,一种更有韵味的情感表现。在17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比中,17世纪古典主义绘画的情感是在理性光辉下的高度概括。这种情感不像机器会折旧,反而会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慢慢发酵,在其中散发独特的韵味。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光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春在飞
就在家门口
当兵爱寂寞
向古典主义致敬
小新笔记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激情 宁静 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