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生本意识”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2019-09-10李甫溪

大东方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初中生教学方式

李甫溪

摘 要:当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本意识”视角进行教学,成为了很多一线教师关注的一大问题,“生本意识”,指的是教师在组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时,是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俗来讲就是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活动。以“生本意识”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特色,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更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本文以笔者所教的初中体育学科为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初中体育教学经验出发,探索“生本意识”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本意识;初中体育;初中生;教学方式

一、提高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的吻合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生本意识”下,教师应当使其与学生的个人目标相互吻合。以初中体育中的100米跑为例,假如教师将该项训练纳入上课的部分内容,那么,从教师的角度上讲,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在第一堂课就完成对基本动作、技巧的教学,第二堂课就完成强度适中的训练。从学生的角度上讲,体能比较差,平常比较少锻炼的学生,其目标是能够在第一堂课基本掌握动作与技巧,第二堂课通过不限时的训练来将各种动作,包括练习蹲踞式起跑与站立式起跑这两个不同起跑动作,练习双手摆臂与双脚跨步的协调性,练习跑步中的呼吸均匀性等。第三堂课是在第二堂课已经熟练掌握分解动作各技巧的基础上,进入限时训练,以不断提高速度。反之,体能比较好,平常就有训练习惯的学生,可能其个人目标就和教师的目标基本一致。可以看出,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使两者尽量吻合,比如采用分层教学法来协助解决班级内学生个人目标不完全统一的问题。

二、思考教学方式与学生训练方式的匹配度

教学方式是教师将教学目标转为教学行动的载体,在“生本意识”下,教师应当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喜欢或更愿意的训练方式相互匹配。比如在篮球类运动中,包括传球、运球、抢断、投篮等各个动作的训练都比较多。假如教师采用传统的,轮流完成动作的训练方式,不仅耗时长,而且也不利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会更倾向于采用小组训练方式。在小组里面,又有“意见领袖”的角色,比如教师会指定其中一名学生做小组长来负责管理本小组的练习。但是,有的学生则希望小组训练方式可以有更多的灵活自主性,比如,自由组队,自由选择队长(或是小组内轮流做队长),自由安排各个球类动作的训练前后顺序与训练时长的。可以看出,学生所提出的训练方式,更多地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而教师所提出的训练方式,更多地是选择更快、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方式上。在“生本意识”下,教师可以将这两种进行有机的匹配,使得学生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训练,又可以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关注教师思维与学生训练感知的差异性

在体育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会疑惑为什么学生无法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来进行体育锻炼,学生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教师要这样安排课堂训练,这实际上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感知的差异性,因此,在“生本意识”下,教师必须要关注这一差异性。比如,在“运动前热身”这个训练前奏上,有的学生觉得热身运动很无聊,动作又反复,而且每一次训练前都要做很不耐烦,这是学生的感知,而其缘故在于学生没有认识到热身运动对后续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热身运动的教学中,首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进行热身,热身中各个动作的目的性是什么,甚至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有无进行热身运动的直觀训练感知来认识到其重要性。当教师能够将关注差异性作为日常课堂的教学策略时,教师与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坚持做一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四、教师设想与学生群体反馈的融合性

“生本意识”最大的核心与特色就是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一系列的课堂环节时,应当重视学生的反馈,并使之与自己的设想更为融合。上面所举例谈到的,不论是具体的,有各种明确运动指向性的100米跑,球类运动中各种技巧等,还是大范围的,泛泛的各种热身运动等,可以发现,在教师整个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的表现是与教师设想的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就是“生本意识”思想中教师需要去思考的,如何缩小这一差距,笔者认为,教师的切入点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比如,邀请学生加入到课堂环节的设计中。鼓励学生提出更具有创意性的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教师提出课堂上的建议对策等。学生们所提出的这些反馈,都是基于学生本人真实的体育课堂学习情况,对教师来讲是具有较高参考性的,教师可以“择优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这种方式来慢慢地将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机地融合,从而让体育课堂能够真正地吸引学生。

总之,基于“生本意识”,初中阶段的教师要懂得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与发挥空间,但与此同时又必须监督好学生,避免让学生在自主中走偏了路线,因此,基于这两个原因,以“生本意识”作为教师的教学思想,它是一种既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给予学生适度空间的方式,又是一种教师最优化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目标、方式、思维、意愿这几个方面入手来践行“生本意识”,为帮助学生以更好的方式来开展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周静波,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的有效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15

[2]王太和,论如何创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5-14

[3]施卫星,“生本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实施[J].中学课程资源,2016-11-20

[4]朱小明,基于“生本”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20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初中生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