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动态生成

2019-09-10王月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6期
关键词:促进策略动态生成初中语文

王月婷

摘 要:素质教育推广中有一个新兴词汇“动态生成”引人注目,并且这个词汇引申的理念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它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师观中“教师要做课程的研究者”的具体实践,它保证了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及活性。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本文将探究动态生成的具体内涵,提出有效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动态生成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促进策略

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围绕自己的教案进行,“执行教案”现象出现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教师不能够恰当地处理意外出现的教学事故,教师的一些应激反应往往是缺少理性的思考,做出的反应不符合“以人文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因此,在教学中促进教师的动态生成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活性、开展人性教育。

一、动态生成的具体内涵

(一)动态生成的具体概念

动态生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动态是指某件事情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可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可能是时间状态的改变;生成是指产生并形成某种事物;总结来讲,动态生成就是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形成一些事物。结合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资料及研究报告,笔者将教育行业中的动态生成做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定义:动态生成是教育过程中在与原本既定的教育方案与路径的情况下出现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具体反映而做出的让学生获得非预期性发展的教学行为的过程,因此,动态生成是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后对现实世界、自我与他人的价值判断及认识过程。当然,要达到动态的效果,生成性行为必须在足够合理的预设中产生,这就是动态生成的必备条件,所谓预设的情况不一定生成出来,有效的生成必定经过一定的预设就是对预设与生成之间联系的高度总结。

(二)生成性教育的理念

首先,动态生成是一种素质教育下的理念,人们习惯性的将其称之为生成性教育理念,它是建构主义教育学家维特罗克提出的,因此他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展开的最高指示,“学生为本”是生成性教育的关键论点。其次,生成性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多维度、全面性发展,它是整合了“三维目标”与促进“人”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具有高度弹性的目标。最后,生成性教育具有超文本、创造性与生活性的基本特点,超文本的特点表现于动态生成出现的必要条件就是教育过程的发展不会按照文本所书写的那样,它是突破了文本作者或教材编订者的既定意义而出现的出乎意料的行为;创造性是指动态生成的发生是需要教师刺激创造性思维,发挥自身的本能的创造性能力的;生活性特点就是指所有的动态生成行为都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世界的一些动作及行为为范本产生的,并且,动态生成需要结合生活现实价值观、人际关系等因素经过对具体的学生的了解而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过程。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动态生成的有效策略

(一)进行必要的预设,保证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

生成的对立面就是预设,尽管有许多研究者认为生成性教育应该完全丢弃预设这一部分,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我们不难发现缺少预设的生成是不完整或者不够符合教育要求这一现象,因此,动态生成过程将合理的预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预设的定义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将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超时空的预判与设想。初中语文教学为了达到预设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对教材、课程标准、教辅材料等进一步钻研。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教辅材料是教材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示标,因此,钻研教材、教辅材料、课程标准能够设置出具有弹性的目标,而预设往往是围绕目标进行设定与展开的。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预设的各种情况是为了解决在教导学生时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存在的,因此,了解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将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想法、困难进行判断,并据此预设出各种解决方案。

(二)开发语文教学资源,保证生成的来源有据可依

教学资源是指教材内容、網络资源、生活资源等等,这些资源有大部分是直接被教师及学生忽略的,但是,实际上这些资源是能够被利用且能够进一步生成资源的。举例来讲,在进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这一课文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网络信息、图书馆图书、采访中对于狼的客观及主观上的描述,并下载或剪裁关于狼的图片,让学生首先对狼这一生物有最基本的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与文中狼有关的形象、描述等相关资源生成一张海报或者一张图签。这样的资源生成只是很简单的一种,还有更复杂、更深层的资源可以通过对已有资源的利用生成,这样的资源生成过程能够让学生将主要精力花费在语文课堂上,并且也在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对知识的攫取。

(三)捕捉语文教学契机,保证生成的良机不被错过

契机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它可能是学生的一次发问,也可能是学生的一次犯错,但通常来讲发现契机是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理解、教师的创新性思维等多种因素才能够实现的,当然,这也是一位教师的软实力,这种实力可以通过以下训练进行有效提升:第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错误。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犯错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事件,学生出现犯错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否定,而是应端正对待学生的态度,以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生成经验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这种动态生成过程被统称为错误生成。第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前提,而只有处于这种气氛中,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将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公之于众,而这些质疑、想法则是教师教学进行动态生成的重要契机,这就是环境生成。

综上所述,为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促进动态生成,可以通过进行必要的预设、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捕捉语文教学契机三重策略达成。

参考文献:

[1]白国强.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动态生成[J].学周刊,2016(04).

[2]孟永平.动态生成,绽放魅力——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J].语文学刊,2014(19).

[3]王素芬.初中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0(05).

猜你喜欢

促进策略动态生成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浅谈体育教师有效听评课的促进策略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重视过程情境建设,促进学生感悟高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