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敷新型伤药治疗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2019-09-10何月华金振维杨贺贺郑雨晴雷桂成莫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急性期

何月华 金振维 杨贺贺 郑雨晴 雷桂成 莫纲

摘要:目的:观察外敷新型伤药对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32例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用外敷新型伤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用伤药A进行外敷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天换药一次,共换药三次,期间观察换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1e,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伤药使用方便、制备简易,针对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急性期;新型伤药

中图分类号:G804.32

前言

随着新的运动康复理念和最新的研究结果应用,对于运动创伤事件(软组织创伤)发生后,治疗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方法为POLICE处理方法—保护(Protection)、最适负荷(Optimal Loading)、冷疗(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1]。本研究基于莫纲医生以前研制的四合膏基础上,研制具有冷疗效果的新伤药对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观察,以期新伤药对闭合性急性期软组织损伤有积极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32例患者,均为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广州体育学院门诊部收治,以就诊时间先后的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中途退出2例),平均20.75±1.43岁,对照组14例(中途退出1例),平均19.92±1.60岁。

1.2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中医辨证分型按参照属气滞血瘀证。采用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检查排除骨折、脱位等。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新型伤药(土田七,芙蓉叶,大黄粉,两面针,樟脑)。取新型伤药适量摊平在膏药纸上敷于患处,以绷带或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固定,两天更换一次。前两次敷冷膏药,48小时后敷常温膏药,预用药4~8天。

对照组:用伤药A进行外敷治疗,以绷带或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固定。两天更换一次,预用药4~8天。

1.4观察指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1e,VAS),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小表示疗效越明显;肿胀评定、关节功能障碍评定,分值范围:0~10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三项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三项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差值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三项评分差值比较,观察组三项指标平均标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差值比较

3 讨论

3.1不同伤药中成分的选用

中药外敷治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损伤局部,可抑制损伤局部位置炎症细胞的渗出,调节炎症,起到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新型伤药基于莫纲医生在前研制四合膏基础上,通过多年的臨床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由土田七,芙蓉叶,大黄,两面针组成,主要功效是消肿镇痛,活血化瘀。

3.2不同伤药的制备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制备需经过药料的提取→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其过程复杂耗时、污染环境、易致敏性等缺点。伤药制备只需经过:药料称取与酒混合→凡士林溶解与酒药料混合→新伤药称重、压模→低温贮存,制备过程简单省时。

3.3新型伤药的冷疗效果

本研究的新型伤药在制备成软膏后,在冷藏环境贮存。在损伤发生后可用其作为冷处理,通过刺激皮肤的冷感受器,降低神经末稍的敏感性,减轻疼痛和肿胀[2],起到冷疗镇痛作用。赵远莲[3]等人在研究不同冰敷方式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损伤发生早期48h以内给予冰敷处理较为理想,与本研究中患者使用具有冷疗效果的新型伤药对有效降低疼痛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具有冰敷效果的新型伤药与伤药A在VAS、肿胀、功能障碍改善方面比较,具有冰敷效果的新型伤药对降低患者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感以及后期损伤康复效果更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金成,矫玮,高颀,苗欣.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早期处理方法的发展——从PRICE到POLICE[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04):360-363.

[2]Curkovic B, Vitulic V, Babic-Naglic D, et al. The influence of heat and cold on the pain threshol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Zeitschrift Für Rheumatologie, 1993, 52(5):289-291.

[3]赵远莲,肖庆帮,蒋智钢,邓崇第,钟跃勤,贾雁清.不同冰敷方式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0):1-5

*基金项目:2018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编号:pdjhb0284)

猜你喜欢

急性期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Meta分析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CT定量测量老年COPD急性期患者支气管壁厚度的价值
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介入治疗对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效果分析
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抗栓治疗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