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途径

2019-09-10于庆洋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

于庆洋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要转变好教学观念,将以往的以知识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的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使学生获取满足自身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戰。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层面,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有效教学途径,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理解,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物理核心素养区别于物理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高中学生正处于各项潜能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高中物理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使用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方法

兴趣和思考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考态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积极使用多元化的导入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比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内容时,我使用了问题导入的方法。首先对学生说道:“如果将一重一轻的两个物体同时同一高度落下,哪个物体会落到地面上?”在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给学生亲身演示了一下这个现象,在课堂上演示了将一个铅球和一个篮球同时下落的实验,用真实的现象来验证学生的想法,之后再提问学生:“为什么铅球和篮球下落的快慢不同?如果我们试着将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借助于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展开猜想——验证问题”的整个过程,推动教学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增强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落实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虽然比较多,却忽视了课堂提问的策略,难以实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导致课堂提问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应当使用有效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我们知道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悬挂在空中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吗?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碰到过无摩擦力的情况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摩擦力对我们有哪些坏处和好处?”这样,通过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的提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摩擦力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并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观察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提高。

比如,在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物理学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物理大讲坛”的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了各个小组,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教材上没有提及的经典力学的局限知识,将其制作成调查报告。在课堂展示环节,小组负责人要上台讲解自己的调查内容,台下的学生可以提问题。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电视节目等途径搜集信息,并且展示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形成了活跃的课堂互动氛围。如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

四、合理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开放的教育心态,摆脱应试教育观念带来的功利心理,将课后作业的重心放在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上,通过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价值,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和科学态度。

比如,在学习“弹力”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要求写出答案的详细解析。在批改完作业之后,再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作业,了解更多的弹力知识。这种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弹力知识的探究兴趣,有的学生将杂技演员头顶缸时头顶产生的压力作为了题目,有的学生将踢球时球与球框之间作用力作为了题目,有的学生……并且,学生都使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对题目进行了解析。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潜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强的课后作业,如调查作业、日记作业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

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途径展开了一番叙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互动,加强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李琬莹.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庞茜.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