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019-09-10杨耀和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语文

杨耀和

摘要: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学及古诗歌来讲,内容较为晦涩,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应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针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纳文言文知识,培养学生鉴赏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一个难点,经常使学生感到“苦不堪言”。由于文言文存在的年代久远,时代背景也与我们当下的社会相差甚远。所以,文言文理解起来要比现代文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文言文学习进行探究,稳步提升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主通过剖析描写方法、评析具体事件、结合语境教学、直观教学模式这四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寻找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剖析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方面可以正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刻画能真实反映文章当时的社会情况,将人物置于时代环境中,再通过人物环境凸出时代特点,从侧面去衬托人物的性格。教师在课堂上剖析描写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古人的文章章法有所了解,具体形象地人物也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笔者从人物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方面给学生对荆轲这一形象做了分析:荆轲作为普通刺客,被太子丹的谦恭礼贤感动,遂自荐:“臣愿得谒之”,说明荆轲是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他敢于担当的侠义之风与樊於期自刎报答太子形成对应,一个义勇刚烈,一个舍生取义,两个人的性格刻画相得益彰,两相对照,通过樊於期的行为将荆轲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到升华,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决定而太子丹的多疑急躁,打乱了荆轲提前做的周密安排,这一细节刻画不仅反衬了荆轲为国家考虑,思维缜密同时也反映了他容易动怒的性格弱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其他描写方法方面分析寻找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评析具体事件,感知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具有多样性,一篇文章中,人物的主次性格也会特别分明。理清全篇文章的大体脉络后,再具体分析具体事件中人物特点,人物形象便能全面呈现在学生脑海里。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在对全文结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后,着重分析宴会中的教学片段:在觥筹交错杀机四伏的宴会上,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暗斗是如何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哪些性格特征?辅助板书设计,给学生一一分析该片段三起三落的情节描绘,通过分析其中范增、樊哙、张良与项庄的行为,反衬主要人物项羽率真寡谋和刘邦果决有谋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山雨欲来的形势变化、鲜明的人物对比、紧张的气氛映照,使得人物性格生动鲜明,跃然纸上。

三、结合语境教学,将其复归原文

在文言文中也有一些词是可以直译的,但是这也不代表就能完全以现代汉语的意思加以解释。不管是这些“普通”的字词,还是上文中提到的有其特殊性可以重点掌握的词,归根结底都是出自文章,都是为准确地解释句子理解文章而服务。所以所有的实词分析方法,一切的依托都是文章的大意,只有在上下文的连接中说得通,这个解释才是合理的。

其实在有些时候,因为文言文课堂学习的流程大多是先找出重点字词、句型详细解释,然后在在此基础上通顺文章大意,这样的模式不可避免会将重心放在零散的知识点之上,而会不自觉忽略全文的整体性。但是我们要知道考上上文言文可并一定是课堂上所熟悉过的文章,其中有些字词的解释也未必是非常熟悉或者曾经见过的词汇,所以即使在平时学习中也不该忽略根据全文推断词意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在不看注释的前提下自己试着去解释一些重点词汇,这样的练习下会使学生纵观全文、结合语境分析词意的能力得到锻炼,对文言文实词学习也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四、直观教学模式,理解修辞句式

直观教学,指的是通过感官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向学生传递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身体机能与知识完美配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单纯的讲解、和板书只能让课堂变得更加单调和枯燥,完全没办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合理运用教学辅助设备,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相结合,用生动直观的图像和视频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或者创设教学情景,使文中的句式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教学《蜀道难》这一课时,学生只有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达到品味浪漫主义风格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就使用了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首先,笔者用很多媒体引入作者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家。然后,笔者用多媒体播放名家对本诗的阅读,让学生仔细倾听词句的读音,注意语句的抑扬顿挫,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进行整体感知。朗读过后就是每一段的精讲分析,以第一段为例,开篇两句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笔者让学生对此句进行分析,理解全诗的情感基调,为下文张本。又如,在《兰亭集序》一文中,也存在大量的特殊句式。如,“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致一也”。这是一个典型的以“也”字结尾的判断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结合文章中其他判断句做成对比课件,引导学生对判断句的句型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如此,运用直观式教学模式,就能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修辞和句式,准确掌握文章内容。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系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中文言文变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受众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多去尝试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文言文的良好学习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分数优势,更多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积累与文学审美。同时文言文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作为教师,当义不容辞地将文言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才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春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06.

[2]王梓菡,王永宏.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9(07):186-187.

猜你喜欢

文言文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