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有效策略

2019-09-10王国辉

学生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参与度法治道德

王国辉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需要教师首先提升学生的参与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同,提升他们的思想认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力度。本文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公共参与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公民意识”教育,而实现学生“公民意识”的基本前提是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同,提升他们的参与度。每个初中生是社会中的一员,提升他们的公共参与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认识到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1.营造轻松氛围,引领参与兴趣

初中生的模仿心理依然很重,他们大多喜欢模仿教师的举动和言行,为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为学生做好榜样。并且教师要做牢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注意积累生活常见的知识,将之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比如,教师要多关注法治与道德方面的新闻,并将它们分享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发言机会,让学生因为爱上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而爱上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师在课堂中像维持社会和平那样为学生创设和平和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讲到一定的话题时,允许学生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讲述出来,让学生获得主人翁的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度,加深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领悟。比如,在讲到“揭开情绪的面纱”内容时,因为当前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他们的情绪大多都不稳定,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真心话大冒险”,让他们说说自己是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没有硬性的任务要求,只要他们分享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即可,所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大家都踊跃参与到有关话题的交流中。

2.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参与习惯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以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为主,课堂形式呆板,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学生参与力度较低。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度。

比如,在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章节时,我结合学生对于友谊的理解而组织了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将不同见解的学生组成了几个不同的辩论小组。为了让学生辩论起来更有理有据,我给予了每个小组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组织论据。如此,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活跃起来。他们为了在辩论中“打败”对方而彰显出全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情境中提高了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并意识到公共参与的乐趣和意义。

3.巧用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素养

锻炼学生“公共参与”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也是加深学生体验的动力,更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基本保障。因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身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了解公共参与的具体程序,最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織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完善从教材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参加了一些公益活动,其中有保护社区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发现社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还组织过学生参加身边“新闻纪实”的活动,让学生用摄像镜头记录下身边的好人好事,将他们的事迹整理成“手抄报”,或撰写成校园新闻稿。也曾组织学生关心身边的老人,让他们走进敬老院,与老人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和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回忆之前的生活并写成回忆录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明”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让学生进行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只要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尝试。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功课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要想将“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渗透在学生的脑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教师采用多样而多元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要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还要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进行相关的实践。在这些环节中,都需要学生真实参与到学习中,将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真正体现在教学中来,最终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公民,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左健.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J].江西教育,2018(33):12-13.

[2]苟昭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7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课例研究》(课题编号:JCJYB1909123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参与度法治道德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