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萨小说中荒诞意识观照下变形手法的运用

2019-09-10李思思

大东方 2019年4期
关键词:变形

李思思

摘 要:在荒诞意识的关照下,略萨采用变形的方式来表现社会困境,用文学作武器去揭露和批判现实中的丑陋现像,同小说的内容相辅相成,进一步展现了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略萨;荒诞意识;变形

略萨的小说创作多以近现代拉丁美洲的秘鲁为故事背景,他用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专制腐朽、荒谬怪诞的非理性世界。为了多角度的表现荒诞主题,略萨用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挖掘现实背后更深刻的东西。其中变形手法造成了形式上的混乱松散、逻辑上的破碎矛盾,这样的形式恰恰进一步证明了内容的荒诞,使内容和形式达到真正的有机统一。

一、形象的变形

1.反英雄的人物形象

“反英雄”的人物形象是变形手法在小说中的极端化体现。它被赋予了极具代表性的丰富内涵:性格单纯、具有类型化特色;性格有新的展示但无实质的发展;傀儡或工具性质;嘲讽效果。笔者整理出一个很长的略萨式“反英雄”人物形象名单:《城市与狗》中的奴隶既是社会的玩物,又是对人类悲观的嘲弄;《潘达莱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的潘达莱昂,是一个让人欲笑无声的反讽角色,一个腐败军政的祭品和穿着军装的堂吉诃德;《绿房子》中的伏屋,是一个仇恨的制造因子;《公羊的节日》当中特鲁希略周围充斥着一群奴性十足的人,他们是军事独裁体制“僵固”性质的象征;《坏女孩的恶作剧》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为了金钱的当代女性马基雅维利……信仰的缺失使他们已经无法充当英雄,也不再相信英雄的存在,他们丧失了往日的美好品格和生活目标,只能以放荡不羁来与这个荒诞世界对抗,使自己成为荒诞世界的“反英雄”。他们身上,深刻地隐匿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作者充分灌注着对荒诞世界的反讽意味,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痛切关注。

2.象征手法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蕴含着多种意义阐发的可能性。略萨的小说正是蕴含着这种真谛,他用象征、隐喻的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面体的文字世界。《城市与狗》中,作者把“城市”和“狗”两个毫不相关的名词放在一起,是因为赋予了它们深刻的象征含义。“城市”既象征着秘鲁,也象征着专制。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发展史上,城市的出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略萨笔下的这个城市,专制统治像一幅巨大无边的黑幕压迫着它的臣民,让人绝望。略萨写狗,借象征将独裁者的仗势欺人和狗仗人势连结在一起,写出了军事独裁专制对人的美好天性无情地压抑,却将人的兽性无限地激发。这种失衡的世界不仅让作品中的人们感到卑微和压抑,同样也戳中了现实中人们的痛处。

《绿房子》中“绿房子”是一所妓院,“Verde(绿)”在拉美语境中的意义就相当于中文语境中的“黄”,是淫秽、暴力和腐朽的代表。它得不到“文明世界”的认可,幽幽地立在文明世界的对立面,仿佛在向“文明”发出讽刺的笑声,我们从这种放肆而又无奈的笑声中读出了无声的质疑:绿房子中的妓女们是被生活所迫才沦落到依靠出卖自己的身体度日,她们都是不公正体制下的牺牲品,而那些所谓的文明人士呢?軍队、天主教和世俗三方正沆瀣一气,磨刀霍霍地向着这些“鲜有廉耻”的弱者们。绿房子虽不是圣洁的天堂,却也并不是恶之谷,恶俗的反而是外面的“文明世界”。

此外,《公羊的节日》中的公羊,《天堂在另外一个街角》中的天堂等形象,都在各自的故事语言中担当着能指与所指,指向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二、情节的变形

小说情节经过漫长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内在规约,包括几个特性:戏剧性,逻辑性或“合理性”和封闭性。但在略萨的许多作品中,情节的设置大胆,对上述规约进行了变形,通过叙事视角和叙事人称的多重转换而造成情节隐匿和神秘化,让作品带上了浓厚的非理性色彩。

1.全知叙事与第三人称有限叙事之间的视角转换

略萨的小说很大一部分采用第三人称“他”叙事,略萨笔下“他”的讲述是完全客观的,这个看似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关于每个人物的叙述,都限制在被叙述人有限的视角之内。《绿房子》中,利杜马警长和鲍妮法西娅初见时的情景由全知叙事视角转入了利杜马的有限叙事视角,“娇小”是利杜马对鲍妮法西娅的第一印象。这个转换可能会让读者的阅读产生一定的障碍,但也可以设置片刻的悬念,读者只能跟随利杜马的视点去探寻从门槛上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人,让故事更具有戏剧性。

在《世界末日之战》中,这种视角艺术表现得更加突出。整部小说频繁的视角转换让全知全能叙事和限知视角叙事合而为一,使原本连贯的情节变得零碎,更凸显了小说形式的非理性。

2.全知叙事与第一人称有限叙事之间的视角转换

在一部分小说中,略萨还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来叙事。这也是一种限知视角。“我”的讲述和全知叙事自由的转换衔接着整个故事的内容。《城市与狗》从两个层面来展开故事,一是小说正在讲述的故事,即由偷试卷引发的后事;二是阿尔贝托对其父母的零散回忆以及“奴隶”、“美洲豹”等人物对自己童年的记忆。第一个层面采用全知全能视角,而第二个层面则分别用各自的口吻回忆与自己有关的过去。我们从全知全能的叙述中,认识了一个恃强凌弱的“美洲豹”,对他的残暴深恶痛绝,而当“美洲豹”用自己的口吻回忆起他童年的故事,我们又为他那贫穷坎坷的身世而扼腕叹息,他只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通过视角转换,使个体发出了与全知叙述视角充满矛盾的声音,我们发觉这些可怜或可恨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成长在残缺的家庭中,他们不幸的生活背景衬托着整个社会的脱序和荒诞,正是人性扭曲的源头。

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视角转换方向,在以第一人称限知视角为主的叙述中插入全知全能叙事。在《叙事人》中,略萨把叙述故事的任务交到了“巴尔加斯”的身上,“巴尔加斯”通过自己的观察带领读者了解萨乌尔从一个人类学家变成玛奇根加部族发言人的过程,不断地出现一些巴尔加斯并未在场的事件,“我”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不时地被全知全能叙事视角所替换,这种叙事视角的切换,和叙述者在文本中打破正常叙事模式的现身,让人看上去不知所云,不得不费尽心力去寻找小说那隐蔽的中心。于是,这种叙事本身的非理性时刻挑战着读者对话语赋予的承载意义的使命,构成了叙事话语和故事情节的荒诞性。

略萨将变形手法运用在小说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处理中,不仅表现了荒诞的主题,还使荒诞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由此,小说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完美融合,这正是其小说的艺术性和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云.巴尔加斯·略萨小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2]梁丽英.“客观”叙事中的视角艺术——从《城市与狗》谈开去.镇江高专学报[J].2002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变形
变形记
变形记
可同乘但不一定可同除
不会变形的云
数学变形计
会变形的饼
未来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