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地方高职教育资源优势,助推农民创业培训效果提升的创新研究

2019-09-10范青华田春来

大东方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

范青华 田春来

摘 要:农民培训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培训机制的优化,经济相对落后的浙西南地区更应发挥所在地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文章提出依托涉农高职院校,优化现有的培训机制,分别从允许机制,动力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进行了论述,借以提升农民培训的质量

关键词:农民培训; 高职教育;浙西南;创新

加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培训力度,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文化素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涉农专业的高校关注农民培训这个问题,况且高职院校本身就担负着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将高职院校成为新型农民培训的主体力量确实是今后政府加大农民培训的主要载体。浙西南简称浙西西南部,相对杭州、金华、宁波等城市,其自然资源及地理地貌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浙西南所在地基本上是;丽水、衢州两市,由于先天积累及后天发展问题,丽水、衢州相对其他城市工业经济明显滞后,为了顾及GDP的数值都曾经做出过牺牲环境换经济的错误举措,自从浙江开展两山举措以来,对丽水、衢州不在进行GDP考核,保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环境优势,两地在涉农培训上都非常重视,相对其他富裕城市,在經济上略显不足的两地,更应该构建基于高职院校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这也是浙西南地区是做好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和前提。

一、创新农民培训运行机制

1.整合资源建立培训学院

浙西南基本上是丽水和衢州的统称,丽、衢两地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922元和22255元,衢州因地理环境优势较好,农民收入略高于丽水,但和杭州、宁波两地相比有万元以上的落差,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助推农民培训势在必行。丽水目前只有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所公办高职院校、衢州也只有衢州职业技术教育这一所高职院校,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完成高职院校和职能部门的有效对接,是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前提。

丽水、衢州的负责管理农民培训的职能部门有市农办、市就业局、市妇联、市团委等都有涉农培训任务,一方面同级职能部门之间也交叉不清,缺乏有效沟通;另一方面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因此,农民创业培训最适宜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确定涉农的职业院校作为培训主体,选择当地具有一定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民培训资源为常年培训单位。

2.农民培训短期化应与学历培训长期化相关联

现实农民培训一般都为短期化,缺乏系统的关联性,培训三天五天的,农民牵扯了很大精力,培训一般流于形式,表面上发一本培训合格证书,但实质上就是大多农民冲着政府掏钱的思想,白吃白住白领一本证书而已,这种短平快的方式,看似很受农民欢迎,实质上培训的意义不大。另外因为没有系统性培训公告,农民培训一般都是被动型等通知,一种情况想培训的内容没有培训班,另一种情况开的班又不是自己喜欢的,等遇到喜欢的培训班,又因为另有其他谋生事情而去不了。农民培训部单纯是一种技能培训更应该是一种职业素养提升、文化素质的提高,建议将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挂钩,安排培训内容采用学分制,可以和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替换,使农民培训不局限于短期行为,进而提升农民的学历层次教育,形成梯队式培训。培训与学历挂钩的方式还可以从深层次解决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这种花成本的培训,农民学习的意识更强。如何有效接收这类文化素质不高但有学习热情的农民进行正规国家学历教育,需要丽水、衢州两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农民状况的政策充分考虑学历教育的严肃性又能兼顾地区农民学历教育发展的可行性。

3.鼓励农民进课堂

农民需要哪些知识培训,说实话就连农民自己都说不清,在我们走访丽水、衢州等地的农户中,他们明确需要政府给以培训,但是涉及到具体培训什么,60.2%的农民无法准确表达培训内容,43.4%的农民对电子商务感兴趣,但是具体补习哪些内容他们比较模糊,36.1%的农户希望速成,能尽快上手,但由对进培训班感到有压力,又担心自己学不会,19.8%的农户希望能在农闲时候有时间能到高校课堂里学习,又担心自己坐不牢,听不懂。丽水、衢州两所高职院校如今都在开展网络教学,因此网络课程制作就不是难题,当前重点工作是如何制作效果比较精湛的网络课程是实现农民进课堂的关键,一方面哪些老师愿意承担农民培训课程的网络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如何对教师的学分课时补偿。高职院校应强化农村劳动力的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将生产与技术的紧密融合在一起,强调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三性合一培训时应紧贴农业、农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需要。最后,针对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教学过程中要突破学科之间的横向封闭,实现各学科的优化整合。

4.加大培训的信息化课程的建设

政府每一次组织培训都需要一遍又一遍宣传,甚至在报纸、电视台电台媒体上刊登广告的形式经过若干工作日后才能凑满人数,这就说明,单纯靠政府买单的方式,部分农民并不买账,农活太忙,孩子没人看,家里离不开人等都成为阻碍农民参加培训的原因。在存在客观问题的同时,也间接说明我们的培训效果或者培训方式远没达到农民心目中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几乎家家都有电脑,人人都有手机,那么实现培训教育在线化,开展网络教学的方式,我们只需给农民一个账号和登陆密码,就可以实现网络化教学岂不是更方便?开发一批农民感兴趣的网络化课程,政府给每个农民发张培训充值卡,农民愿意听某门课就可以在线培训,既减轻了农民的培训时间成本,也减轻了住宿、乘车等相关费用,岂不是皆大欢喜。信息化课程建设应该采取动态性管理,、实现课堂终端化、课堂移动化,开发信息化课程APP,使农民随时随地想看就看,把上课权交给农民手上,最大化的发挥政府培训经费使用和支出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要充分考虑农民学员的特点,以简捷零散知识点为主,大多农民缺乏充裕的时间,太长的视频也没时间看,最好制作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8分钟的片段,以通俗化,趣味化为主,利于他们茶余饭后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农民培训一方面是技能提升,也别忽视市场信息的捕捉和宣传,因此在提供短视频教学的同时也最好发布一些市场经济信息,经过时间的积累,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的思维,让创业的火花触及每一个农民的视角。丽、衢两地,经济上相对偏差的农民基本上是学历层次比较低的,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很难接受新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思想比较闭塞,能否有效促动他们也是提高整体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

二、创新农民培训的动力机制

1.政府出资兴建培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激发高职院校参与农民培训的热情,政府可以出资共建培训课堂或培训基地,一方面提高培训的实现场所更真实性,另一方面培训更多的是集中在户外,而非课堂理论教育。在现实中,我们课题组走访询问了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农民培训,尽管任课老师讲得很精彩,还是有一些农民表示听不进去,感觉太抽象,因此兴建培训基地有一定现实意义,在田间授课更受农民欢迎。培训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发挥最大效果。

2.加大教师社会培训的奖励力度

高职中参与农民培训的仅是部分教师,大部分教师并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在农民培训中,一方面本身任课任务或行政工作较多,另一方面也担心农民学院素质太差吃力不讨好,培训费用确实也相对较低,因此政府和学校应适当提高课时补助标准,对农民学员认可的教师,在年终评优,职称晋升上适当予以倾斜,鼓励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尤其阅历多、社会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等教师加入到农民培训的工作中来。为表彰这些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政府应该每年选举十大培训名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极大激发他们参与培训工作的热情。

3.树立标杆充分利用榜样力量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是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动力。农民培训是一项相对比较系统的工程,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宣传、交流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论坛等多种主要新闻媒体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农民培训的社会影响力,使农民培训这一具体工程深入市民民心,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群体共同关住农民培训的工作质量。对参加农民创业培训后自己办厂或创业的突出典型,应给予在规模扩大、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越来越多有能力、有想法的农民成为农场主、成为企业家。

三、严抓培训考核机制

1.考培分离

涉农高职院校具体负责农民培训招生工作,承接培训各种,政府组织职能部门对整个培训进行监督各种,做好对培训单位进行期初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同时联合财政部门对培训资金使用进行审计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培训协议认真实施,做到培训时间足量、培训人数足量,培训方式有效、培训经费用足量。

2.建立详细可操作的考核指标

要确保考核质量,一定要细化考核的各项指标,不能采取主观上评价方式,以防考核流于形式,现实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员的评价汇总表作为培训质量的认定,就缺乏科学,很多学员或对任课老师不熟悉或采取老好人在表上全打优秀,背后却负面吐槽的现象。培训评价指标可以考虑培训学时、培训师资、学员出勤签到率、学院听课率、培训教材质量、培训现场状况、培训台帐、培训组织实施情况、匿名学员评价、培训前后状态对比、跟踪服务、电话随访人数等进行考核细分,真正建立考核体系,确保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可追踪性。

四、健全保障机制

1.组织保证

丽水、衢州两地应实行单一对应管理,即涉农职能部门对政府服务,各高职院校对相关职能部门服务,各高职院校应建立以院长负责制(有专门的院长负责人),教务处、再继续教育学院、人事处、工会及各二级分院,将农民培训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有任务有规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

2.经费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保障是农民培训保障机制中的根本因素。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性事业,培训费用都由公共财政承担,各市县财政根据情况予以资金配套,确保农民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承接培訓工作应将本年度预算报给市职能部门,再统一归口报给市、县财政进行下拨,划款,做到专款专用。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接受政府农民培训专项资金、拓展吸收社会资金等渠道,吸收校友捐助等方式形成新型农民培训经费。

3.资源保障

为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农民培训基地软硬件设施建设。依托各涉农高职院校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创建一批功能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将其建成共用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民创业服务中心、农民致富交流中心、农情信息咨询中心。同时依托高职院校及农林所、农科院的单位打造一支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农民讲师团队伍。各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科研活动交流等方式吸引省内外培训专家加盟,为农民培训进行在线答疑,加大培训师资的力度。

4.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进行农民培训一般实行项目合同制较为合适,学校与培训单位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汇报制度。接受纪委监察室等部门的监督;实行财务报账制度。由

培训单位经过分管院长审核后到财政部门报账,严格资金管理;实现检查验收制度。通过月季抽查,及时、掌握各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指导和调整,有效促进了项目的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亿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18.03.

[2]阴晨雪.职业农民培训泛化问题及其对策[J].成人教育,2018.04.

[3]武凌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背景下农民培训多元需求研究[J].山西农经,2018.05.

[4]周晓琴.如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浅议[J].甘肃农业,2018.10.

[5]吕莉敏.“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8.02.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浙江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课题号2018SCG076)

作者简介:

1.田春来,(1974-)男,辽宁抚顺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农民培训。

2.范青华,(1981-)男,浙江松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民宿管理。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创新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